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
    
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3-10-25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财政金融研究所 阅读量:

2013年10月19日,由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所承办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院十楼多媒体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山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济宁市金融办公室、浦发银行、泰山财产保险公司等单位,以及《经济学动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东岳论丛》、新华社山东分社、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记者站等期刊杂志社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第一阶段由我院袁红英副院长主持,财政金融所所长张文研究员主持第二阶段研讨并作会议小结。唐洲雁院长参加会议并致辞。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金融改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山东省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大省之一,金融发展与山东在全国的地位并不相称。郭树清省长提出要把山东打造成金融中心,并已开始付诸行动,开展了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金融如何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解决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对我国宏观信贷政策、山东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小微企业融资等热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杨春学研究员以房地产为例,对金融宏观政策错配问题进行了剖析。他指出,中国经济正进行着结构性减速,但是宏观政策面临两难困境:为维持较为平衡的经济上涨,需要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又怕因此招致疯狂的房价上涨。他认为,中国应借鉴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调控政策,避免过多资金参与房地产投机,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张圣平教授认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存量与增量之间存在着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存量不佳“倒逼”增量扩容。同时他还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市场约束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强化资本工具创新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曲永义研究员对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了深入探讨,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金融资源主要集聚于大企业,且在有限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内,也存在着金融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下一阶段,应强化金融顶层设计,凸显金融服务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劳动密集型与孕育期中小企业成长,增强经济活力,推进就业增加与经济转型升级。

山东省相关职能部门、金融单位、高校和我院财政金融所的专家学对山东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山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赵理尘主任对山东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前景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提出山东应积极强化金融创新,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刘冰院长认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市场诉求是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透明的财务管理、核心的品牌竞争力、持续的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基础,也是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要求。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胡金焱教授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高投资、高耗能、高外贸依存度、低内需、低劳动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经济发展必须由注重GDP短期扩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提升的创新型、内涵型发展模式,与此相对应,金融改革创新应注重防范与控制银行系统“脱实向虚”,抑制虚拟金融,实现金融运行“进中求稳”,金融政策“稳中有松”,金融杠杆“相机灵活”,以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宏观处苟成富处长认为,当前是山东金融发展的新阶段,金融“22条”的出台是山东金融改革创新的新契机,其对山东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强劲的助力作用,但其实施仍然面临诸多现实约束,需要通过改革积极破解。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彭江波处长认为,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应该具有系统性思维,金融政策的“单兵独进”会导致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应该与财税等宏观政策联兵共进。济宁市金融办公室刘东波主任认为,山东经济以资源型、重型企业为主,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较少,与此相对应,山东金融供求结构失调,偏好于大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覆盖率不高,金融服务倾向于短期化,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对此,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协同共进,坚持尊重市场规律与完善宏观调控相结合,建立健全风险补偿与担保机制,改善金融供给,拓展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健康、良序发展。山东社科院财政金融所副所长黄晋鸿认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小微金融是施力点。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贫血”难题,大力发展小微金融正当其时,政府应完善政策环境,健全监管体系,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发展重点,大力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深度拓展金融伴生产业链条,让小微银行成为产业结构优化与实体经济转型的基础推力。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