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樊祥成:发挥优势 挖掘潜能 开辟农村发展新空间
发布时间:2015-11-11 10:15  作者: admin        来源: 齐鲁网 阅读量:

1

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  樊祥成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舜耕讲堂》推出特别策划“专家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要“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村有哪些发展的新空间?如何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舜耕讲堂》特别邀请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樊祥成,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齐鲁网:《建议》提出要“拓展发展新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其中特别提到要“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您认为农村有哪些发展的新空间?这些新空间能够培养怎样的发展新动力以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樊祥成:开辟农村发展的新空间,要看农村发展有哪些优势、哪些短板、哪些潜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挖掘潜能,都能开辟农村发展的新空间。

农村发展的优势在于地理空间广阔、生态环境丰富多样、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而这正是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于旅游休闲的需求日益旺盛,与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生态环保、科技教育等消费需求持续扩张。农村丰富的自然、文化和生态资源,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对回归自然、乡村体验、休闲旅游等多方面的需求。这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是农村发展的新空间,可以带动相关的投资和消费,推动农村发展。就山东的情况来看,2010年到2014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由531亿元增长到1420亿元,接待人数由1.3亿人次增长到2.7亿人次。

农村发展的短板,在生产方面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生活方面表现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为了弥补农村发展中这两方面的短板,需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协调推进,需要在投资、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例,目前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已实现镇村全覆盖。很多地方通过公开招标,向市场采购保洁服务。

农村发展的潜能在于农村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农村的消费市场还有进一步开拓的余地。一方面,目前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发育还不十分完善,农村的资产还没有充分流动起来,配置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随着互联网+农业、农业创客、农业信息化等新要素、新力量逐步进入农村,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可能提高,农村发展的潜能有可能进一步被激活。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随着收入提高、农村物流和电子商务发展等因素的改变,有可能释放农村的消费潜能。

上述这些新的发展空间,能够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所需要的投资,促进相关消费,有助于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资源配置等方面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齐鲁网:《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您认为国家为什么会如此注重耕地保护,您如何理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如何更好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樊祥成:国家这么注重保护耕地,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资源作为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给耕地保护施加了很大压力。所以,我们国家很早就提出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

“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表明国家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思路是十分清晰的。粮食产能建设,离不开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土地和科技。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再加上掌握先进适用的粮食丰产科技,就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进行了部署。比如在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方面,具体的措施有: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具体措施有: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在粮食丰产科技方面,推广应用良种繁育技术、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盐碱地改造技术等,对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齐鲁网:《建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可见国家对农村转移人口权利的重视,您认为国家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农村转移人口的权利,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权利?在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权利方面,山东有哪些举措?


樊祥成:首先,农村转移人口理应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但现实中还存在农村转移人口获得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随迁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农村转移人口还没有获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其次,让农村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正是由于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不完善,才使得农村部分转移人口不能安心流转土地、脱离农业,同时他们又不能全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这种情况阻碍了职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农业经营方式的建立,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在保障农村转移人口权利方面,首先要保障他们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水平的社会保障,要保障他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其次要保障他们的子女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样的受教育权利;再次要保障他们当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享有与城镇低收入居民同等的获得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权利;最后要保障他们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水平的卫生、文化、环境等公共服务。

目前,山东在这些方面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保障农村转移人口的平等权利。比如山东完成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并建立起统一的、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在探索实施积分落户制度,科学制定具有合法稳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的外来人口阶梯式落户通道和差别化落户标准;有序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保障人群,17个设区市全部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具有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1年以上,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逐步放宽随迁子女入学和升学条件限制等。


齐鲁网:《建议》提出“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您认为要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樊祥成: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首先要从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环卫、道路、公共交通、信息化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其次,从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相关的污水处理、绿化、美化、亮化等方面入手,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城镇居民所能够享受到的环境质量。目前正在推行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就切中当前农村环境脏乱差的要害。

再次,从与农村居民生计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低保等方面入手,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

另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应该与具体的村镇规划相结合。应该重点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保留村庄建设,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规定国家标准,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拟合并村庄要着力开展垃圾集中清理,有效解决污水乱排问题,保障人居环境整洁。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