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崔树义:小步调整弹性实施 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发布时间:2021-08-31 13:38  作者: 张春晓        来源: 《大众日报》 阅读量:


原标题:                              

专家解读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小步调整弹性实施  分类推进统筹兼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近期,我省就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类群体意见建议。围绕如何看待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记者采访了人口和社会保障领域专家、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树义研究员。
  :延迟退休改革涉及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关心,为什么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崔树义:劳动者到达一定年龄后退出工作岗位,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劳动用工制度。在我国,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工人和男职员年满60周岁、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周岁时退休,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规定,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由50周岁提高到55周岁。此后国家一系列政策文件都沿用了这一规定,迄今未作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先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大都作了相应调整甚至根本变革,退休年龄偏低的问题愈加凸显,亟须加以调整,即对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实施渐进式延迟。其理由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从国际范围看,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左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提高退休年龄,相较之下,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
  第二,国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77.8岁,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有必要对现行退休年龄进行适当调整,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相匹配。
  第三,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63.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劳动年龄人员明显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第四,国民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人均工作年限不断缩短。目前,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其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7年,由此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进入劳动市场的年龄相应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工作年限大大缩短,人力资本利用率明显降低。
  第五,部分低龄退休人口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为了增加收入、参与社会、发挥余热,部分身体健康的低龄退休人口自身有较为强烈的继续工作的意愿,他们通过原工作单位返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方式,继续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可见,完善退休年龄政策,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既是国际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也是低龄老年人口自身发展需要,它不仅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对劳动力减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对此应如何理解?
  崔树义:延迟退休改革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不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慎重实施。我们看到,国内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和讨论已经进行了10多年,各界人士对此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国家也在吸取合理意见基础上,不断对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修改完善。我认为,目前国家提出的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非常适合当前我国国情,有利于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实施。
  所谓小步调整,即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因为目前的退休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已经实施了六七十年,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如果全部一步到位,会对一些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人们不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在工作生活方面也难以及时作出适当安排。而采取渐进式小步调整,让人们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调整和适应。
  所谓弹性实施,即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不搞“一刀切”,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具体需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所谓分类推进,即延迟退休改革要与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相衔接。我国实行多年的法定退休年龄本来就男女有别、干部和工人有别,甚至不同职业、不同地区有别,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后,必须区分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所谓统筹兼顾,即要理顺前后左右的关系,不让延迟退休改革遇到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方面的梗阻。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必须采取适当的节奏,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如果一个方面遇到严重梗阻,改革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您认为需要有哪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崔树义:对延迟退休改革,不同人群可能会有不同的诉求。我认为,就大的方面而言,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做好正确舆论引导。虽然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已经进行了10多年,大家对此多少都已有所了解,但毕竟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有一些误解。目前,要加大宣传解释力度,就改革的意义、目的、原则、内容、步骤等进行正面舆论引导,确保改革在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中进行,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二是要抓紧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编制修订工作。我国是法治国家,延迟退休改革必须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延迟退休年龄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进行的重大改革之一,需要制定一系列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同时要对过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进行修订,以确保延迟退休改革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内容都有法可依。
  三是要对大龄劳动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帮扶。一些临近退休年龄的大龄劳动者身体机能和劳动技能减退,可能已不适应原劳动岗位,需要及时采取调岗转岗、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等政策措施,消除对大龄劳动者的就业歧视,促进其就业创业;需要更大力度地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保障其在延迟退休改革中的合法权益。
  四是要配套解决好养老托幼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老龄化形势愈益严重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特别是要重视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临近退休大龄劳动者家庭面临的养老难题;同时,要大力发展托幼事业,通过兴办多种类型托幼机构等形式,有效解决临近退休大龄劳动者家庭面临的育幼难题。


(□记者 张春晓 整理)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孙必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