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王兴国 孙学涛:发展定制农业 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5-13 10:29  作者: 王兴国 孙学涛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5月12日 阅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农业农村部门视察,深刻阐释乡村振兴重大理论,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新观点、新要求,并对实施乡村振兴给予有力指导。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新业态不断呈现,“定制农业”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定制农业作为一种多样化、精细化的农业产业模式,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发展上的反映,更是在需求端提升消费者体验的体现。发展定制农业不仅能够实现农业部门的新旧动能转换,而且还能够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通定制农业发展的“堵点”“断点”,延长农业产业链,创造农业新价值,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一、农业发展新业态不断呈现,定制农业不断升级

1.定制农业初级版:体验式、多样化和个性化

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借助于信息技术,部分地区发展起了定制农业——“农产品认养”,其“私人定制农产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市民当农民”。市民认养农作物后,或自己不定期为农作物浇水、施肥、铲草和拍照,或请当地农民代为管理,同时为市民提供采摘、管理和存储等服务。农民认养农作物后,可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农作物生长状况,对农作物的施肥、打药和铲草等种植过程进行时时监控。二是农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农民根据消费者需求制作不透光文字、图形、二维码等,贴在大中型农产品上,依靠光合作用形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印到大中型农产品上的企业标志、宣传语或二维码等,在为企业宣传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延长了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2.定制农业中级版:做定制、搞路演和搭电商

部分地区创新稻米产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打造农产品生产过程全定制模式,稻米从播种至收获全程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完全根据顾客定制的需求进行生产,让消费者吃的放心、用的安心。自2015年私人定制农业开始实施以来,稻米逐渐实现了向品牌化转变、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向高附加值农产品转化。在农业私人定制基础上,通过组织农产品营销大赛,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农产品,建立了以网络销售为核心的电商销售集群,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方式和营销方式的转型升级。

3.定制农业高级版:可追溯、差异化和规模化

部分地区在定制农业的私人定制上做出了更为新颖的探索。农业主管部门对每一种农产品都定制了“身份证”,通过这张身份证可以查询到农产品产地、种植环境、加工生产全过程等各种信息,解决了小农户如何与现代农业相融合的难题。例如,根据自然环境,南方地区大规模养殖小龙虾,部分地区给每一批小龙虾设置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小龙虾在哪个塘口捕捞的、吃了什么饲料等与小龙虾相关的全部信息都可显示出来。为了避免农产品同质化竞争,部分地区打造农产品高端发展路径,对农产品种植模式、种植品种等进行改良,种植高端农产品和乡村农产品,主打“安全农家菜”品牌,为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提供其需要的高端农产品。部分地区选取国内外精品果蔬品种,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展“名特优稀”果蔬种植,通过线上销售方式将果蔬等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中。定制农业不仅体现在定制农产品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定制农产品服务方面。例如南方地区基于小龙虾追溯系统向全国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农产品追溯服务,同时还将小龙虾产品延伸到小龙虾培训学校,在养殖小龙虾的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居民的口味定制小龙虾的制作方式。

二、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

1.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化定制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构建定制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电商平台上提供农产品展示(含农药残留检验和农产品认证等)、农产品预销和结算等服务,满足消费者线上购买、线下消费的需求。二是建设农业大数据库。大数据库中储存各类农产品由种子到农产品的农业生产全过程、由田地到消费者的农产品运输全过程的信息,同时提供农产品信息的共享、查找等功能,以保证定制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满足高品质需求。

2.延长农业产业链,重构定制农业发展的价值链

一是将农产品与农村文化相融合。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农产品区位优势,改变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模式,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与当地特色农产品文化相融合,树立文化IP,加大农产品的文化影响力,这是发展定制农业的前提基础。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借助农产品的文化影响力,将农产品与私人定制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使定制农产品能够依靠好体验感来吸引顾客。三是依托定制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在发展定制农业的同时,还应该借助当地的产业优势,扶持涉农产品的创业者,发掘定制农业的新潜力,打造旅游教育综合衍生的农业产业链,将农业产业链延伸所提高的农业附加值留在农业农村。

3.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定制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农业发展的“断点”在于缺乏农产品品牌。发展定制农业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培育我国的农业品牌。一是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农产品特色,实现农产品品牌建设,在不同地区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并持续推动农产品品牌升级。二是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定制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产品质量。积极推广农产品条形码制度,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以明确农产品质量的责任主体,为定制农业品牌的建设提供质量保证。三是发展循环定制农业。建议推广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定制农业,以种植业的秸秆为纽带,将农业的秸秆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将养殖业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使得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废弃物都能够得到循环利用,最终打造一批种养结合的循环示范农业。

三、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助力定制农业健康发展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定制农业现代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正在加快向农业强国转变。完善农业现代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定制农业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定制农业的韧性。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提高农田宜机化面积,提高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降低定制农业生产规模化的阻力;通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定制农业生产力,推进定制农业高效化生产;通过完善定制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提高定制农业机械化水平,改变定制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定制农业现代化。

2.完善农村物流设施,畅通城乡大循环

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是突破定制农业物流发展瓶颈的关键。改变传统农业“重生产、轻流通”的局面。依托农村客运站、电商服务中心、邮政网点、综合服务社等传统物流条件,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成立以县城为核心的定制农业物流机构,提高定制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定制农产品物流成本,使定制农业也能共享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着力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定制农业要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大力发挥冷链物流对高品质定制农产品生产、流通、减损的支撑保障作用。应着力畅通定制农产品上行通道,在定制农业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

3.扎实推进数字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升级

要加快推动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定制农业深度融合,开展智慧定制农业创新应用推广示范,完善定制农业基础设施,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定制农业数字化还需要与小农经营相结合,根据数字农业多样化,探索适用于小规模的数字农业模式。丰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探索以直播带货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零售模式,逐步实现数字农业由消费需求侧带动生产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加大各级政府对数字经济以及数字农业等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打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物流等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大对数字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农业高科技公司和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组建数字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物联网传感器布设和作物生长模型实验,精准为农业提供数字技术服务。 

(本文系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地效率的影响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202102063)阶段性成果;作者王兴国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学涛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