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周其森:三体苏州
发布时间:2023-07-17 16:39  作者: 周其森        来源: 《经济日报》2023年7月15日 阅读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富美宛如这句流传古今的民谚摹状,鱼米之乡、形胜之美,集殷实与优雅于一身,在演绎人间天堂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深刻道理:物阜民丰尔后赏心悦目,没有富,遑论美?

经济决定意识,要品尝个中三味,应先从经济苏州入口。

对于经济苏州,除了天堂比喻之外,当下还有“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之说。

老苏州,就是古往今来千年文韵

作家余秋雨曾以散文《白发苏州》状述苏州昆曲评弹,吴侬软语,余韵悠长。现代“老苏州”则专指鱼米之乡,亦即农耕苏州。

苏州并非生而富贵,而是民智汇聚的结果。《史记·吴泰伯世家》记载,周文王的两位伯父泰伯、仲雍离开岐山之下的周原,“乃奔荆蛮”。当时的姑苏一带远远落后于周原地区。他们初到江南,目之所及,森林连绵,丘陵起伏,河泽纵横,野兽出没。彼时,周原农业已经走出洪水漫灌进入沟洫时代,采用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这为泰伯改造姑苏农业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供了切入点。

泰伯因地制宜,率领居民疏导河流,变害为利,开掘出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泰伯渎,洪荒沼泽变成大片稻谷良田,两岸农田获得灌溉保障。河里鱼游虾戏,物产富饶,水稻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岁双熟。泰伯渎的开凿沟通了水陆运输,促进了商业贸易,形成了江南地区第一个商业贸易中心,也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借鉴。直到今天,位于无锡市的伯渎港(又名泰泊渎),仍然焕发着迷人的经济文化光彩。

泰伯教民畜养、劝农蚕桑、发展贸易,江南经济如雨后彩虹,鱼米之乡雏形初现。到春秋时期,“厥川三百”、坐拥太湖的吴国已经掀掉盖头、惊羡世人。

姑苏之地始以富美之姿从幕后登上前台,历经千年而不衰。“苏湖熟天下足”,渔耕桑蚕、手工织造、商业贸易传统农耕经济形神兼备、诸业兴旺,把苏州装扮得富饶美丽、如诗如画。先后涌现出四海闻名的刺绣之首苏绣,巧夺天工的园林翘楚沧浪亭、狮子林,始创于乾隆年间的老字号苏州稻香村,以及名人荟萃、巨富云集的古镇周庄、甪直等远近驰名的物产名胜。农耕苏州被推向华夏文明之巅。直到今天,苏州农村也被视为富和美的代名词。实现整体脱贫前,苏州对贫困村的定义为集体年收入不足350万元,这足以让参观者惊叹不已。

1995年之前,环金鸡湖周边还是芦苇丛生、河叉纵横的状态:茅屋错落、渔网向天,一艘艘满载而归的渔船,一幅幅渔舟唱晚图景,成为老苏州居民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的金鸡湖就是一个水产养殖场,到处是芦苇荡和小渔船,见不到一间厂房车间。”70多岁的国企退休高级工程师陈大红,用一个个镜头记录了这片水域的沧桑变迁。

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留在苏州工作的民企总工程师周卫东清晰记得:如今从寒山寺到苏州大学驾车半个小时的路程,当年骑行只需10多分钟。事实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苏州老城还延续着城外稻香鱼游,城内小桥流水,白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老苏州”状态。

新苏州,肇因于现代工业的兴盛

作为洋务运动重镇和民族工业发祥地,近代苏州开启工业思想按钮。位于吴江区的开弦弓村是费孝通《江村经济》的创作地。吴江人费孝通,应当年在此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缫丝厂的姐姐费达生之约,来此以社会调查排解新婚丧妻之悲,无意间成就了《江村经济》书稿。这本初以《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之名以英文发表、后以《江村经济》名世的著作,影响了一批中外人士。改革开放之后,一位外国学者造访开弦弓村,按图索骥,寻找当年村内小桥等地标,这给开弦弓村“农民教授”姚富坤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开弦弓村的田间炕头,费孝通发现,要改变农民生活必须走乡村工业化之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理论由此发端。这个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理论源头,让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江苏工业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苏南经济模式,在苏州前进路上铺垫了一道石板路基。

踩着这条路径,苏州大踏步走向工业化之旅。他们凭借雄厚的农耕文明底蕴,以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建设为起点,全面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十年磨一剑,完成了新苏州的塑造。

新苏州之新,在于高起点、新视野,瞄准世界工业前沿,抢占发展先机,开步就赢在起跑线上。如果说牵手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历史的眷顾,那么把历史机遇化为工业跳台则反映出当代智慧。高标准建设,全链条布局,综合性配套,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新工业新标准新理念铸就全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格局:产业链构建取代了无序发展秩序,花园生态环境取代了补丁式传统市容,综合性“邻里中心”取代了功能单调的农贸市场,国际连锁超市取代了小商小贩,柏油马路取代了泥泞小路,厂房林立崛起于河塘淤泥,茅檐低小成长为居民小区……仿佛一眨眼,一个全新苏州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些巨变始于金鸡湖大道的开通。1994年年底,新方投资成立了嘉馨(苏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这条苏州工业园区第一路开发了首个商品小区。之后,三星集团等企业纷至沓来,工业化氛围逐渐浓厚,小区房价也由开盘时的每平方米几百元涨至如今的数万元。在建设者手中,金鸡湖大道如一根神奇的魔棒,不仅挑起了一座座企业工厂,还画出一个横平竖直的园区马路组合,园区建设组团推进,产业结构涵盖所有工业门类。去年,苏州工业园区已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15.61亿元,成为全国工业园区的领头羊。

新苏州之新,在于新兴产业群星璀璨:光子产业、生物医药、航空电子、AI人工智能、纳米科技材料、精密制造等新工业赛道齐聚苏州。通过资源合理配置,苏州园区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以航空产业布局规划为例,苏州在工业园区布局航空发动机及其附件、起落架及其刹车系统、航空航天工业软件等核心企业的基础上,将飞机内饰、航空核心零部件、航空电子设备、航空金属材料、航空服务业等配套企业分散布局于张家港、姑苏、太仓、昆山、吴江等市区,产业需求与当地优势恰当结合。以传统服务业而闻名的姑苏区承载航空服务产业功能,可谓匠心独运,落笔精当。

新苏州之新,盖源于经济血液之新。根据“七普”数据,苏州青年人口为427.53万人,约占总人口33.54%,比例高于全省乃至全国;近年来,苏州人口一直呈净流入态势,其中青年人群占比超过76%。苏州不老的密码,在这里找到答案。

随着一系列青年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地,青春苏州正在为苏州发展输送源源不竭的力量。

洋苏州,来源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人们习惯上把老城、新区之外的工业园区称为洋苏州,直接原因是1994年的那次中新经济联姻。当时,中国加大了与新加坡的经济合作力度,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借此东风,苏州创造了10年一个台阶、20年建成全国体量最大、质量最优工业园区的经济现象。

2009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苏州参加工业园区15周年庆典时,用“青出于蓝”四个字概括了园区的发展成就。

洋苏州的魅力,是世界优秀企业群贤毕至产生的化学效应。开园10年,苏州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优秀企业云集之地。在苏日企多达2973家,覆盖汽车、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丰田、松下、日立、三菱、住友、永旺等4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设立了172个项目。制造业强国德国也不甘落后,仅在太仓区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就有400多家。有了世界最强制造强国的领唱,苏州外资高端制造业一枝独秀,全市共有8个工业园区入选全国最强工业园区,在全国一骑绝尘。

洋苏州的魅力,在于高效率超速度。近年来,在工业园区拉动下,苏州形成了一核多翼的外企投资模式和综合优势,开创了苏州工业黄金时期。这时期,苏州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达40%左右,10年再造了一个开园之初的新苏州。依托这10年的童子功,苏州以先进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3个万亿级制造产业傲然屹立;依靠这个童子功,苏州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工业体系,在纳米、光纤通讯、新材料、新能源、优质钢铁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洋苏州的魅力在于强。如今的苏州以市级身份跻身全国第六大经济体,这种傲人的资本,得益于外企以及围绕外资企业产业链条培育出来的一大批经营主体。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在苏州遍地开花。在众多企业中,平均每天都有上市公司产生,苏州也成为中国500强企业的孵化基地。

似乎不经意间,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悄悄完成拥抱。

“20年前我刚来苏州的时候,这些地方都是水稻田,谁能想到一下子长出了数千家企业。”“除了政府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之外,也与苏州独特、包容、创新的文化禀赋分不开。”从他乡来到苏州创业的装修公司董事长童立建与出租车司机凌东明,站在东方之门和苏州中心前,发出无限感慨。

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合体共振,便有了现代苏州

一部苏州经济史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历史,现代苏州是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合体共振的结果。鱼米之乡支撑起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基石,民族工商业使得李鸿章建立苏州洋炮局、为苏州乃至全国工业近代化转型提供启示、成为可能。从那时起,包括费氏兄妹在内的苏州乡贤,把“洋”理念和设备引入乡土苏州而受阻于传统观念之时,以开弦弓村小学校长陈杏荪为代表的思想先贤接纳了他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乡村企业。苏州由此成为传统农耕经济、乡村工业和西方工业融合之地,这可以视作苏州三体合一的开端。沿着这条路径,苏州步履稳健、厚文精工、开放并蓄,跨入三体合一的现代苏州新时代。

以农立本、以工图强、以洋赋能,在现代苏州的塑造中,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各显神通,契合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理论属性。一种经济理论一旦找到最好实践基地,犹如良种植入沃土,天堂之盼变成触手可及的人间美景。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经济,在这里激荡出了未来!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