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汪霏霏:中国大漆 “时间好物”
发布时间:2023-09-20 14:43  作者: 汪霏霏        来源: 《大众日报》2023年9月20日 阅读量:

树割漆与蚕吐丝、蜂做蜜并称我国古代农业“三大宝”。我国发现和使用天然生漆可追溯到八千多年前,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大漆的性能并加以应用。

中国漆器是古代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用生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坏”。中国漆器当之无愧成为承载岁月的“时间好物”,逝者如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漆器亦在焕发新生。

何谓大漆

漆从树上来。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关于漆树的记载。《山海经·北山经》:“虢山,其木多漆棕。英靼之山,上多漆木”。《尚书·禹贡》:“兖州……厥贡漆丝”。漆树主要分布在陕西、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这些地区气候温润,非常适合漆树的生长。漆源于漆树,大部分树木名称的汉字都从木旁,例如:松、柏、榉、杨等,唯独“漆”字从水,因为这种树的树干处会流出汁液。古字“桼”同“漆”,从象形文字中可理解为:“桼”字,上部从木,左右各一撇,像用刀切破树皮,下部从水,像木汁流出状。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是一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即漆树分泌出来的液体,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天然漆中加入可以入漆的颜料,就变成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发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了。

大漆是中国特有、使用历史悠久的天然涂饰材料,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防腐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因此它有“涂料之王”的美名。八年以上的漆树可以产漆,每年的四月初到八月底是漆农上山割漆的时节,在成年漆树距离地面半米处割出一道长约15厘米、深达2厘米的口子,当割开漆树十分钟之后,漆才从割破的树皮中慢慢渗出,且流量非常少,行业里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足以说明生漆的产量之低和价值之珍贵。一棵漆树在整个生命周期仅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要想一次采集1公斤的生漆,需要3000棵左右的漆树。因此,这也不难理解如今市面上的大漆价格为何如此昂贵。漆液的主要成分是漆酚和漆酶,其他还有树胶质、氮、水分及微量的挥发酸等,刚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黏稠状,接触空气氧化后颜色慢慢变深,最后成为栗壳色。生漆很难调成鲜艳的色漆,因为生漆本身色泽深沉,将矿物颜料加入其中后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征服,所以古代漆器多是黑、朱二色,漆的这两色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色彩信仰。

大漆简史

根据史料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已经认识到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大漆是与丝绸和陶瓷一样名闻天下的中国独特元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大漆”相关的项目有19项。大漆有生漆、土漆等不同叫法。在我国,大漆被称为“国漆”,在国外,大漆又常常被称为“中国漆”。它赋予了器具丰富的色彩,刻画了中国最美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被称为中国的“漆之源”,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出土的朱漆木制圆碗,虽历经7000余年,色泽依然鲜艳光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中华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制漆和髹画技能。在舜禹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绘画装饰的彩色漆器。据战国《韩非子·十过》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庄子·人世间》中有语:“漆可用,故割之”,这是中国最早关于采割生漆的记载。春秋时期,庄子曾在宋国都城商丘北的蒙城做过漆园吏,主督漆事。庄子也是已知文献中记载的最早最知名的漆艺从业者。庄子因热爱自由拒绝了楚威王任其做宰相的邀请,一生中只是做了漆园吏,但漆园中的生活成就了其著名的思想论著《庄子》,史册记载称之为“漆园傲吏”。

在汉代,中国文化开始输入日本,特别是漆文化的渗透对日本产生了强烈影响。《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讲到,“陈、夏千亩漆……此其人皆与千户侯”。这说明两汉时期漆树已经大面积种植,漆园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漆器也成为重要生产资料。西汉《盐铁论》里说:“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可见漆器制作过程十分精细和复杂,在当时拥有漆器也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唐代鉴真和尚的六次东渡,众多随行的工艺匠师把漆艺的种子深深播撒在了东瀛之国,从此日本的漆器才开始了学习模仿和自我发展之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深居在秦岭的辋川,家中有漆园。在《辋川集》写下了一篇歌颂赞美漆树的诗篇《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前两句借庄子典故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绝无傲世之意,末两句含蓄地透露人生态度。此诗看似评论庄子,其实是诗人借庄子自喻。诗人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追求避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处世态度,正是诗人心理的写照,且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传世漆器以明清两代为主,明清两代髹漆工艺在继承唐宋元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多种传统技法相结合为特点,进入了以斑斓、复饰、纹间、填嵌等为技法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宫廷漆器,异彩纷呈,创造了许多工艺美术史上的珍宝。

四大漆器

中国四大漆器包括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平遥推光漆器和成都漆器,四大漆器各有特色,传承久远。

福州脱胎漆器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产品有磨漆画、屏风、花瓶、茶具、烟具、文具等。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各方人士曾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等。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外。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发展。传统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之精品。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遍,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

四川是著名的生漆产区,早在2000多年前,成都漆器已具有不裂口、不变形、光泽明亮、抗腐蚀性能强的优点,这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充分证实。成都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雕花填彩”是成都漆器的主要工艺特色。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漆艺家将漆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融合,将传统髹饰技艺与现代美学元素有机结合,促进了大漆更广泛的应用,家居、茶器、香器、文房、首饰、漆画……漆的应用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古老大漆正讲述着今天的故事。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凤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