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咨政建言
    
李广杰:以高水平开放塑造国际竞合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4-03-20 09:59  作者: 李广杰        来源: 《大众日报》2024年3月19日 阅读量: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在济南召开,对全省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路径和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矢志不渝扩大开放,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达到3.26万亿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至7.8%;实际使用外资量增质升,2023年为175.3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0.7%;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经济开发区发展活力持续激发,“香港山东周”、儒商大会等平台影响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山东对外开放已经积厚成势,为新阶段以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为山东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带来新机遇、新空间。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回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未见缓和迹象,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有所增多,山东推进高水平开放面临不少风险挑战。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推进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对外贸易和双向投资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力支撑。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破除清单之外隐性准入壁垒,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更优质外资同台竞争,推动山东企业和产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抓住用好RCEP深入实施、我国申请加入CPTPP和DEPA等机遇,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平台,积极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数字经济、互联网和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改革探索,开展先行先试,提升各类要素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对标营商环境主要指标的“前沿水平”,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深化审批、监管、商事、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智慧政务建设,巩固提升既有优势,补强短板弱项,打造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外贸强省战略,持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国际市场布局,大力发展新型贸易,着力推动外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全省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完善配套支撑产业链,增强优质出口产品供给能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兴贸易业态。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提升山东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链条建设,加快“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口岸物流、贸易服务等拓展,实现“关港贸税金”全链条运作,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扩大进口,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引导外贸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提升双向投资规模和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集聚全球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的能力,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和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着力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加强外商投资保护,健全外商投资服务和促进体系,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能源转型、“新三样”、海洋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深化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大力引进具有战略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以钢铁、建材、电力、化工、轻纺、通信、工程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培育更多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物流贸易大通道,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高标准推进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国际产能等方面合作水平。加快完善国际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山东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通过构建内外联通的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中欧班列发展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服务等手段,构建横贯东西、南北通达、高效快捷的综合运输网络,打造辐射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以及东连日韩、西接欧非、南到东盟、北接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统筹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更加自由开放的政策制度体系,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先行区,加快破解制约产业开放发展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对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提升综合保税区发展能级,围绕“五大中心”建设,加强制度创新,推动改革举措有序落地,着力培育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综合竞争新优势,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质量,坚持“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借鉴国内开发区和境外先进园区发展经验,集成用好优质要素资源,提升境外经贸合作区、境外产业链支点作用,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合作区,打造海外产业集聚区。

加强国际地方经贸合作。依托山东与日韩良好合作基础和独特优势,充分利用RCEP实施带来的贸易更加便利、区域资源联动更加高效的有利条件,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区域贸易投资和产业分工关系,提升对日韩合作层次和水平,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挖掘山东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深入推动合作载体和平台建设,完善经贸合作促进体系,推动山东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同时,积极拓展更多国际地方经贸合作和友城交往渠道。

加强对内开放和省际合作。聚力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深化对内开放和省际合作。积极融入、对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省际经济合作,在全国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更好发挥山东作用。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龙头作用,加强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协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黄河科创大走廊、黄河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带;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地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争取更多央企、企业总部、高校、科研院所落户山东;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合作,在高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张文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