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学术专著
    
构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理论支撑
——《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简介
发布时间:2018-04-11 09:25  作者: 张凤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它既包括战略目标,也包括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具有统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目标,它契合了中国梦的人民本位本质,链接了中国梦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愿景,构建了中国梦家国一统的体系。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小康,从古代《诗经》里的“小康”,到近代康有为《大同书》里的“小康社会”,再到当代的“全面建设小康”,到十八大以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魂牵梦绕的追求。从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积极奋斗、自觉选择的结果,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体现了全国人民的自觉能动性,彰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科学性,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质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协调、互促共进的社会;同时,也是东中西部不同地域、老少边穷不同地区、城市乡村不同地方都要达到的全面小康。另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在方法路径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实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党不仅要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一百年”的伟大任务,而且要率领全国人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目前,从2020年开始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因而,为了确保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继承和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战略规划与战略设计的优良传统,制定中国现代化远景规划,以达到引领前进、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万众一心、共创辉煌的作用,确保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社会科学院在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系统地追踪研究、深度解读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作为“知与行”丛书之一。在《小康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撰写的过程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丛书主编,亲自确立了全书的写作框架和提纲,为全书撰写了前言并审阅定稿。副院长杨金卫研究员对全书的研究、撰写进行了重要指导。全院十几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丛书的研究撰写。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无尽头。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社会科学院将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深入领会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有关指示精神,尽快完成一批精品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李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