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张明: 韩愈儒学思想与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7:32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0年12月16日 第126期 阅读量:


 

研究目的

韩愈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他力排佛、老,推崇儒学,使得魏晋以来儒学在玄学、佛教的冲击下趋于隐没黯淡的状况得以改变,恢复了儒学在思想领域的正统地位。韩愈不仅首创“道统”说,还提出了诸如人性论、天人关系论等重要思想议题,并对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大学》等儒家经典作出独特的评说,进而引发了围绕这些议题与观点的激烈争论,形成此后二百年间,即中晚唐时期(公元8世纪至10世纪)一场颇为壮观的思想运动。在这场思想运动中,产生了如刘禹锡《天论》、李翱《复性书》、杨倞《荀子注》、林慎思《伸蒙子》等重要儒家文献,儒学发展一改之前黯淡困窘的状况,呈现繁荣局面,实可视作一场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的儒学思想,自形成伊始就成为中晚唐时期热议的话题。到了宋代,则成为显学,其理论观点尤为程朱学派所重视和吸纳。时至近代,陈寅恪作《论韩愈》一文,称韩愈为“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给予韩愈以思想史的价值定位。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治宋学“必始于唐,而昌黎韩氏为之率”,肯定了韩愈及中晚唐儒学与宋代儒学之间的承继关系。

虽然陈、钱两位先生对韩愈及中晚唐儒学的重要性作出了肯定性评说,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回应之声稀少,对该领域鲜有涉足。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囿于旧有的中国思想史思维定式,凡是论及唐代思想,往往偏重“隋唐佛学”这个题目,而忽视了同时期的儒学发展状况;二是偏重理论更为成熟、体系更为完善的宋明理学研究,对文献零散繁杂、思想形态缺乏明晰性的唐代儒学则颇为轻视。这两种状况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得到改善。就前一种状况而言,汤一介、李中华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儒学史》(2011),力图还原一种儒学自身发展不绝如缕的历史面貌,其中由陈启智撰写的隋唐之卷,专谈此阶段的儒学,跳出了以往重佛学轻儒学的窠臼,唐代儒学的存在感得以加强。就后一种状况而言,陈来在《宋明理学》(初版1991,最新版2012)讲稿中,从韩愈、李翱入手讲起,可说是对陈、钱两位的一种回应,重视韩、李思想对宋学的启发。徐洪兴著《思想的转型——理学发生过程研究》(初版1996,修订版2016),把研究的目光投射到宋代理学产生之前的时代与议题,其中有关孟子升格运动、古文运动等等,涉及韩愈与中晚唐儒学的重要内容。其他关于韩愈儒学思想的单篇论文,较为集中关注道统论、人性论,这也是向来为学界所重的老话题;而涉及其他方面的较少,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总体数量上也较少,很多思想论题尚需发掘。至于有关中晚唐其他思想家的论文,则更不及韩愈了,柳宗元、李翱还略有涉及,其他几乎不见经传。

在文献整理领域,韩愈及中晚唐著述的整理校订工作一直处于繁荣兴盛状态,本研究所涉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陆龟蒙、皮日休等众多思想人物,皆有现代重新校点、详加笺注的专集以及相关资料的汇集出版。举例而言,由刘真伦、岳珍所撰《韩愈文集汇校笺注》(2010),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仅提供了完整可靠的韩愈著述文本,还在笺注中保留了大量思想史相关资料,弥足珍贵。

综上所述,有关韩愈儒学思想及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被学界公认,但关注度相对不足,未有专题研究及专著出版,研究工作有待全面展开。2.已有著作类成果多为通史性质,部分章节涉及韩愈和中晚唐儒学领域,大都点到为止,未作深究。3.已有论文类成果主要关注韩愈的道统论和人性论等老话题,其他方面尚待发掘;中晚唐思想家众多,但多数不为重视,鲜有论及。4.相关文献整理工作已臻完善,资料丰富,为开展思想史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研究内容

1.以韩愈儒学思想与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为研究对象。二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逻辑密切关联。韩愈是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发起者与核心思想家,他提出了“道统”说、人性论、天人关系论、孟荀之别等重要思想议题,构成了中晚唐儒学的主要线索。围绕这些议题,柳宗元、刘禹锡、李翱、皇甫湜、杨倞、杜牧、陆龟蒙、皮日休、林慎思等中晚唐思想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应和论辩,从而构成这段思想历史的整体面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既有个案研究,又有阶段史研究,二者是有机统一体。

2.以历史为经,以思想为纬,相互交织,以成全貌。其中包含:(1)全面系统研究韩愈儒学思想。韩愈作为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开创者与核心思想家,既是历史叙事的起点,又是思想议题的中心,在研究工作中具有优先地位。(2)抽绎出韩愈思想的主要议题。韩愈提出的诸多思想议题,构成了中晚唐儒学发展的线索,韩愈同时及之后的思想家总是围绕着这些议题展开其思想之翼的,对这些议题的回应与争辩,构成了中晚唐儒学的主要内容。(3)分析描述众多思想人物对相关议题的回应。这种回应实则构成这些思想家各自思想世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的主流,同时也需兼顾他们独特的思想内容。

3.对韩愈儒学思想的全面系统把握是研究重点。只有准确把握了韩愈的儒学思想,才能恰切地归纳出相应的议题;有这些议题作为线索,才能贯通中晚唐儒学发展的始末。所以,韩愈是本研究的起始点,也是重中之重。

4.对原始文献的梳理与辨析是研究难点。中晚唐儒学在文献上跟其他时代不同,缺乏系统和专门的著作,思想内容多保存在短论、诗歌、书信、文学性散文等零散文本中,浩繁且驳杂,整理不易,辨析亦难,这也是以往研究者止步于此的缘由。要将这段思想史的全貌搞清楚,弄明白,文献上的工夫必不可少,需作迎难而上的准备。

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思想史性质的研究范式,所以既要遵循历史叙事的纵向时间顺序,描述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线索脉络与具体进程;同时兼顾思想议题的横向对比关系,即不同时代思想家对同一思想议题的相互呼应。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

1.文献考据法。本研究所涉中晚唐文献资料数量庞大,零散多元,需要通过缜密的考据,细致的选择,才能将具有思想史意义的材料整理出来,作为研究的基础。

2.历史解释法。中晚唐时期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对当时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有着远见卓识的儒家知识分子才起而抗争,重新树立儒学道统,推动儒学复兴潮流。因此,必须对具体的历史状况有着准确的把握,才能够解释清楚这场儒学复兴运动的由来。

3.逻辑辨析法。就具体人物思想世界的内部而言,有发展,有变化,也有看似自相矛盾之处,这就需要加以辨析,避免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结论。

学术价值

作为基础研究,本研究相对已有研究具有如下独到的学术价值:其一,首次对韩愈儒学思想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已有研究往往只是截取韩愈思想的两、三个论点略作说明,存在着片面化和表面化的倾向,其结论也不可靠。本研究首次将韩愈的儒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供较为准确的把握方式,避免曲解与错误。其二,从前人忽略的史料中发掘思想的线索,还原思想史全貌。已有研究往往只关注韩愈、李翱等少数人物,大量思想材料被弃置一旁,少有过问,这不免令人错以为中晚唐时期的思想成就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事实绝非如此,譬如杨倞注《荀子》、皇甫湜谈人性论、林慎思著《伸蒙子》等都是重要的思想史事件,需加以审慎对待,细心发掘,还思想史以本来面貌。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即韩愈及其引发的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其重要性虽然得到学界公认,但其历史过程、具体内容,以及意义与价值,至今尚未阐释清楚,不够完整,通过本研究,可对该问题作较为全面的解决,使这段常被忽略的思想历史得到清晰的呈现和恰当的评价。

本研究已发表阶段性成果CSSCI来源期刊论文5篇。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凌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