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科研科学研究获奖成果
    
张明:《学术史视域中荀子的崇学观及其与孟学的分野》
发布时间:2020-01-14 10:55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第97期 阅读量:


作者

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哲学博士 张明

成果形式

论文

获奖类别

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一、选题意义

本论文刊发于《东岳论丛》2017年第9期,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愈儒学思想与中晚唐儒学复兴运动研究”(项目号:17BZX050)的阶段性成果。本成果在选题上聚焦中晚唐时期儒学思想的重大转型问题,从荀学与孟学的地位变迁入手,综合讨论这一历史事件所导致的学术史和思想史重大变革,说明学术史上的汉、宋之别的深层动因实际上是荀、孟之间对待“学”的问题上的差异。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是没有被关注的。

二、主要内容

荀子继孔子之后发挥儒家的崇学观,重视向外之学,而孟子则从性善论的角度出发,重视向内之学。向内者,唯求放心,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是故可以不学不虑,而仍可良知良能。向外者,化性起伪,曰“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殁而后止也”,是以人生虽然有涯,而好学无厌,不可以已。汉唐以来,注重考据训诂的汉学成为主导,趋近于荀子的主张。但中晚唐时期韩愈首倡道统之说,发扬孟学,贬抑荀学,遂引发一系列的思想史变革。继起的宋学,偏重义理阐发,疏于考据训诂,则更趋近于孟子的学说。汉宋之别虽属学术史的内容,却与荀孟之辨的思想史变迁具有历史同构性,后者实为前者的内在动因。

三、学术价值

由于以往的研究路径或者仅专注于学术史的汉宋之争,或者只着眼于唐宋之际的思想转型,从未将两者以历史的眼光加以综合辨正,所以没有挖掘出学术史背后的思想史动因。本成果推动了这一研究方向的深化。特别是以今时今日之眼光,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长期受到贬抑的荀学应当受到更为公允的评价与重视,重启严谨扎实的学风,裨使荀孟、汉宋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社会影响

本成果获《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17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17年第23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年3月2日全文转载,另有多处转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