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人风采
    
【城市观察】樊祥成:以规矩意识看待城市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7-09-04 11:05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8月30日 第46期 阅读量:

近期,山东省济南市加强了两项标志性的城市管理工作。一是拆违拆临。根据济南市城市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截止目前,共拆除违法建筑82702处,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22119处,面积超过110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了以治理违法停车、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行为为重点的交通管理行动。这些交通违法行为不但会受到罚款、扣分等常规的行政处罚,而且会受到实名曝光、通知单位、降低个人信用等附加处罚。这些工作的开展给城市带来了新的气象和面貌,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暂时的不便,部分市民感到有些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政府的这些工作,社会各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网络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抱怨者有之,支持者更多。

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从加强城市管理的角度而应该从重新树立规矩、订立规则的高度来看待济南开展的这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社会中,民众习惯于享用免费的资源,以至于为了逃避交纳寥寥数元的停车费,任性地把车随意停在自己认为方便的地方,也不管这样的行为是否已经影响到了公共交通或者其他人的方便。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的任何地方,你都可能深受乱停车之苦。中国式过马路在过去几年里,流传在网络上,泛滥于生活中。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民众不讲规矩、社会契约意识淡薄的重要表现。更有些人浑不吝地公然侵占公共土地,建造违法建筑,满足自己个人利益。由于我国民众笃信“民不告,官不究”的老话,很少有人真正基于正义检举揭发这些行为,于是“生米煮成了熟饭”,违法建筑、临时建筑也就得以存续下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一些小事情上不讲规矩,国人也就很难形成讲规矩的习惯和意识。在国内,大家对很多不讲规矩的事情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只有当看到游客在野生动物园的猛兽区私自下车而被猛兽攻击时,人们才小小地惊讶一下:原来我们中的有些人已经无法无天到这种地步了。可是等到大批国人走出国门,把在国内养成的行为和习惯展示在外国人面前时,整个世界都震惊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小事情,我们自身的一些小习惯,足以让老外们目瞪口呆,吃惊非凡。当国人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我们的大嗓门、乱丢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整天被老外们在各个地方品头论足,恣意嘲笑,严重破坏了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不能完全把板子打到个人身上。毕竟,个人的行为与他生活的制度环境有很大关系。学者们常说,制度环境能塑造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国民有这样的坏习惯、坏行为,与管理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一定的关系。我们看到,一些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可能在他们国家不敢不遵守交通规则,但在中国却敢于享受中国式过马路的“便捷”。我们也看到,当在城市禁停道路上乱停车的行为不仅仅是扣分罚款,而且要实名曝光、通报单位时,乱停车的现象真的会发生很大改观;当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被实名曝光、通知单位、影响个人信用时,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当拆违拆临动真格的以后,一些违建者也在主动拆除自己的违法建筑。这样看来,当管理者能够严格执法,真正让违法者付出较高的违法成本时,我们的国民也能遵纪守法。

因此,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看似只是为市民立规矩,实际上也是在为管理者立规矩。对于管理者来说,要认真履职,对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指出,管理工作最大的规矩就是便民。有序停车是便民,交通畅通是便民,不允许违法乱建也是便民。站在便民的角度看,现在的规矩和执行规矩的力度不是严了,而是松了。破冰之功,非一日之暖。只有从这些小事抓起,在这些小事上立规矩,使人们在这些小事上守规矩,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文/樊祥成)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