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人风采
    
【新秀心语】张勇:走进学术之门
发布时间:2019-09-23 16:16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9年9月15日第8版 阅读量:

编者按: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满怀期待地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青年理论人才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希望。培养造就更多有远大理想、优秀品德和真才实学的青年理论人才,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任务。山东社会科学院历来有重视青年、造就青年、重用青年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来,在实施“创新工程”和“高端智库”建设中,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砥砺成长,已成为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为充分发挥这些优秀青年人才的示范作用,经院领导批准,在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特隆重开辟“新秀”专版,陆续推介山东社科院优秀青年人才的学术成就、治学经验和成长体会,以更好推动青年理论人才茁壮成长。


走进学术之门

张勇


       刚刚接到《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的约稿通知,我内心十分纠结、久久不能平静。能够得到关注,固然感到惊喜,但这种情绪立刻就被无比的惶恐替代,无论从知识积累、理论素养,还是工作方法、学术水平,我都与“新秀”之名相去甚远,在“新秀”专版谈治学经验、学术感悟更让我汗颜。但编辑部老师的鼓励让我有所顿悟,借此机会回顾和总结一下走过的路,于己可以自省自勉,于人可以警示参考,不失为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于是,也就“恭敬不如从命”,应允着手了。和很多同事走进学术之门不同,我与学术研究结缘,并非出自本心,一路走来的过程是与自己不断“斗争”的过程,更是老师们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教导我步入正途的过程。

蹒跚学步

2005年在经历了两年高中教学之后,我考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学位,师从王建民老师学习社会主义思想史。刚入校门,我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广泛选择各种课程,积极聆听多种讲座,赵明义先生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王韶兴老师的政党政治、王建民老师的社会主义思想史、郇庆治老师的绿党生态政治等,大师们的教诲让我大开眼界,深受裨益,一时之间,我内心萌发了从事学术研究的想法,“要向大师学习,朝着大师的方向努力”。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学说与运动史等专业课都要求大量的原著文献阅读量,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的名篇论述,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的理论著作,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历次会议的重要决议等,所以没有这些前期积累的我愈发感到吃力。学习的压力让我渐渐失去自信,同时也变得心浮气躁,对待书籍阅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待学习本身,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王建民老师很快意识到这些变化,很有针对性地给我耐心指导:阅读经典著作,必须根据基本问题选择最好的原著译本,尽可能详尽地占有第一手材料,正如列宁在研究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时特别强调的:“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对待学习,不能有倦怠之心,不能做表面文章,要扎得下身子、稳得住性子、坐得了凳子,正如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把柬埔寨共产党选作研究对象,学习和分析、总结红色高棉运动。为了搜集材料,我翻阅了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馆藏的苏联《真理报》中文版,查阅了那个年代的《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借阅了很多学者关于红色高棉研究的著述,但到真正下笔时,我却不知从何入手。为此,王老师鼓励我,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哪怕思考显得稚嫩,但毕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是战胜自我的一种体现。他提醒我,要注意学习和掌握合适的研究方法,方法就是工具,工具就有适用范围,而要搞清楚其适用范围,就必须搞清楚它的性质,注意区分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根据研究对象及其问题确定工作,既要把握应用老方法,又要讲求老问题与新方法的结合,更要注重不同学科方法的借鉴与使用。经过一段时间闭门写作后,我把初稿交到王老师面前,令我惊讶的是,王老师一页未翻、一字未看,就直接问我:“这些文字抄了多少?”惊愕之余,我如实汇报。王老师又说:“去把参考书都拿来吧!”……这个场面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再现于我的脑海,每每想起心里还是充满了敬畏和感激,王老师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我一个最重要的道理,比千言万语更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都能体会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时时都提醒自己必须把学术诚信摆在学术工作的首要位置。而后经过几番修改,毕业论文得以顺利答辩,作为一个阶段目标的完成,我因此如释重负。但以此作为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这篇论文的完成意义更大,既让我体会了学术研究的艰辛,又让我享受了这个过程带给自己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也因之为自己的未来深深烙下了学术的印痕。现在看来,如果说初涉学术的我宛如一个婴孩的话,那么硕士毕业论文《红色高棉的兴衰》的完成,则可以算作蹒跚学步了。

实践积累

2008年在经历了残酷笔试和激烈面试之后,我幸运地加入到山东社会科学院的大家庭,当踏入舜耕路56号大门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的科研生涯正式开始了。然而,对于宛如一张白纸的我来说,怎样开始工作是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在我疑惑之际,院领导用“参与实践”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2009年初,我被院里派往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员参与工作,由于要做好西南区域省份的行政接待任务,我有了更多机会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地域文化,从彩云之滇到山海之滨,从川渝之地到齐鲁之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社会,如流水一般灵秀、细腻、飘逸、雅致的南方文化,与像高山一样庄严、敦厚、朴实、壮阔的北方文化,共同汇聚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璀璨纷呈。2010年,我有幸被派往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协助工作,在几个月的过程中,我得以感受机关工作态度的严肃、要求的严格、行为的严谨和纪律的严明,这段经历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培育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是我们党始终成为民族先锋、时代脊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障。2014年,我幸运地被派往青岛城阳区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得以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学习、调研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深刻感受到群众路线不愧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丢失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这些带有理论色彩的思考和感悟都是实践锻炼带给我的重要财富。

相比较而言,锻炼价值最为高效、收获最为显著的实践积累莫过于在科研处从事“科研要报”编撰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有幸能够在第一时间拜读院内很多大家、学者的各种研究成果,在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他们的逻辑思路和话语体系,对我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一,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对策研究要善于抓住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这里,社会的需要就是社会科学研究所要把握的问题,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矛盾,从全局和未来发展角度出发,站在科学研判的立场上提出独立见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创新,创造出足以破解各种现实难题的有效对策。其二,要注意不同类型文章的不同语言风格。比如,在应用对策研究中,既要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说的是什么问题;又要让读者“兴趣盎然”,想要探究问题是什么样子;还要让读者“深以为然”,赞同为解决问题提出的对策方案,这就需文章既要表述严格、科学,用词专业、准确,体现出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又要行文简洁、平实,表达直接、明了,体现出应用对策的实践价值和深切的现实关怀。其三,要大量地占有现实材料。正如巴甫洛夫说过的:“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对策研究,一定要把占有充足的现实材料作为首要工作,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深入、全面、立体地了解现实情况,用事实说话,从事实出发,才能真正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初出茅庐

既然选择了学术这条道路,就“丑媳妇早晚见公婆”,总归要落笔写作的,这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更是学术研究的难点。值得庆幸的是,一路走来,总有师长不吝赐教,引导我一点点抓住重点、一步步战胜难点、渐渐走进学术的大门。文化领域是我到社科院之后涉足的第一个研究领域,开展建国60周年文化建设历程与成就的研究是我第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任务。但知识面狭窄、知识积累少以及从事科研的经验不足导致我惧怕动手、懒于动手,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写作过程中思路不清、创新能力不强,写出来的东西一看就是东拼西凑。对此,涂可国所长及时给予我耐心指导,广泛搜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构思制定框架,落笔行文,每一步他都事无巨细、叮嘱到位。当研究成果得到全国党建学会高度评价的时候,我更深刻理解了居里夫人说过的话:“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在《山东文化蓝皮书》中,我连续5年承担“年度文化大事记”栏目,每一年我都要在翻阅各种报纸杂志、搜集整理山东文化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中度过一段难熬的日子,每每失去耐心之时,专家对“大事记”重要价值的肯定就成为我继续下去的唯一动力,这种愉快的“报酬”让我深深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

2015年政策研究室的成立给了我回归本行的机会,在唐洲雁副主席、杨金卫副院长、韩冰主任的带领下,我开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也更多地参与到课题设计、著作章节、调研报告、理论文章等具体科研工作中。当工作越发充实之时,也是困难更加显现之际,本领的恐慌、心情的焦虑、烦躁的情绪时不时会给我来个猝不及防的侵扰,好在领导和老师们总是能够及时给我指导,用积极的正能量帮我驱散这些困扰。从他们那里,我学习到对待工作必须有正确的态度,每个人的能力、素质各有差异,但关键还在于工作态度,以一种认真、负责、执着、勤恳的态度面对工作,我们就能把工作做到极致,而且这种认真、踏实的态度可以弥补我们自身能力上的缺陷,使自己个性和专业更加完善。从他们那里,我学习到对待工作必须有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只要坚持高标准、高品质,秉持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精神,就一定能够走得更好更远。从他们那里,我学习到学术研究也要提高站位,没有高度就没有深度,很多问题站得高了看得就更清楚,分析起来就更通透,解决起来就更彻底。正是有了领导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我开始有像样的科研成果拿出手,得以正式踏入学术之门。

几点感悟

虽然自身学术生涯尚且稚嫩,但回首过往,我对学术之路还是颇有感悟,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也希望能给后来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其一,学术研究要有不服输的劲头。贝弗里奇曾经说过:“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学术研究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青年学者,尤其是和我一样曾有自卑情绪的青年学者,很容易因为自身知识积累不足和学术素养不够而打退堂鼓,放弃也许原本适合自己的学术之路。所以,一旦确定了学术目标,就需要我们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劲儿一路走下去,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受到再大的质疑,也要坚定不移、勇往直前。要培养这种不服输的气质,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对学术问题旺盛的好奇心,驱动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到黄河心不死。要培养这种不服输的劲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仍然站在科学的一边。

其二,学术研究要懂得尊重。其实做任何工作,尊重二字都很重要,不过相比较而言,学术研究更要讲求尊重。尊重学术研究的内容,意味着要对得起自己,遵守学术诚信,对待学问一丝不苟,一步一步探索真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最终形成自已的学术自觉,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工作能力都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尊重学术研究的意义,意味着要对得起未来,努力在学术研究中实现哪怕一点点的突破,为人类的发展贡献哪怕一点点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一生的付出,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尊重学术研究的继承,意味着对得起过往,保持对学术前辈的敬畏之心,从前辈那里汲取营养和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把学术事业不断推向前方。

其三,学术研究要保持独立思考。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只有保持独立思考,我们才能打破迷信盲从,才能在学习旧知识的同时,发现和掌握新知识,让学术散发出勃勃生机。只有坚持独立思考,我们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学术自信,发出自己的学术声音,甚至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要保持独立思考,一要夯实雄厚的理论基础,二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缺了哪一方面都是无济于事的。


张勇,19814月生,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入职山东社会科学院,20191月被评为副研究员。 


附录:近年来取得的部分学术成果

主要学术论文

1.《深学笃行新思想 奋力实现新作为》,《经济日报》2019年7月1日,第2作者

2.《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求是》2018年第12期,第1作者

3.《努力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光明日报》2018年4月4日,第2作者;《人大复印资料》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4.《向着伟大复兴梦想不断前进——如何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济日报》2017年3月3日,第3作者

参与著作编撰:

1.《说学论型——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出版社,2017年8月

2.《山东道德模范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道德名言精神价值与文化传承》,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

3.《推进深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

4.《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

5.《强国战略:从“一五”到“十三五”》,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出版

6.《山东发展应用对策报告》,执行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7.《中国共产党道路创新史: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

8.《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我国智库建设面临的问题》,人民出版社,2015年12月

9.《构筑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问百答》,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10.《全面深化改革面面观》,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主持课题:

1.省社科规划课题“社会治理视域下的社区市民议事制度研究”

2.民政部招标课题“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推进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管理”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