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学人风采
    
【文库名家】秦庆武:不忘初心 调研“三农”
发布时间:2017-09-04 11:27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8月30日第46期 阅读量:

不忘初心 调研“三农”

——专访秦庆武研究员

□贺 剑

秦庆武.jpg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庆武、时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蒿峰主编的《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来自山东省的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出版),是秦庆武研究员主持的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山东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问题”的结项成果,于2004年荣获山东省第18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纳入《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第二批)。近日笔者围绕该书以及农村城市化等相关话题,对秦庆武研究员进行了访谈。

一、 关于《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来自山东省的报告》

贺剑(以下简称贺)秦先生您好,《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来自山东省的报告》用了近24万字的篇幅,对山东省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该书的写作缘起,以及都做了哪些调研工作?

秦庆武(以下简称秦):《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来自山东省的报告》是山东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2000年承担的省级课题成果。由我做首席专家兼项目主持人,时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蒿峰做行政负责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省级课题是集体项目,如果没有项目组其他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这个集苏浙广等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山东多地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结果于一身的课题研究是无法完成的。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力地保证了这个课题以及结项著作的全面系统和社会价值。

当时做这个课题的背景我介绍一下。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三农”问题特别突出。2000年3月,作为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上书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反映“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引发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此后全国形成一个共识,即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光靠农村自己,而是要靠城市;要解决城市问题呢,要靠农村。当时全国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剩的现象,经济增长乏力,很多搞农经的专家就提出,要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和农村人口转移,来解决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

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中提出,要不失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它上升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大问题,从而使中国的城市化政策从其他政策的配套层次上升到核心政策层面。这表明我国以工业化为主导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已经转换到以城市化为主导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整体战略思路上来。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转折。山东也要适应这一转折,把城市化作为推动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战略。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进入新世纪后,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下降,不仅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从1999年开始,时任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同志就亲自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就农民增收问题到全省各地进行调研,写出了“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思考”的调查报告,作为指导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这个调查报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仅从农业内部做文章,而是必须积极推进我省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根据这一思路,2000年上半年,当时我所在的山东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设计了一个课题,准备就山东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一做法获得了李春亭同志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庆新同志的支持和具体指导。2001年,这一课题又列入省软科学计划项目。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课题组即全面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一是组织有关同志分赴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调查了解有关城市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为山东提供思路和借鉴。二是课题组成员到省内部分地区就这一课题进行调研,先后调查了淄博、潍坊、烟台、济宁、泰安、枣庄、东营、德州等市地的部分县乡,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三是就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互动关系、农村人口流动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6份,借助计算机就调查问卷进行了系统分析。四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搜集了国内外研究资料。五是于2000年9月在莱阳召开了一次“山东省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来自北京及省内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对课题研究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2001年上半年,课题组的同志完成了6个子课题和一个总课题报告,比较全面和系统地研究了山东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的战略问题与对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性观点和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贺:作为一部提出创新观点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的著作,《城市化与农村人口转移——来自山东省的报告》应该说是应用研究领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了,您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吗?

秦:好的。该书包含以下部分:一是总课题报告提要,即“加快山东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进程总课题报告”;二是6个子课题报告,即“山东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的战略与对策研究”“山东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及其评价”“现阶段山东农村发展及城乡关系的主要特征”“山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山东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与措施”“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关系研究(一)、(二)”;三是四篇专题论文,即《论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化发展重心由“镇”到“市”的转移》《调整城乡关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农民增收与城市化发展》;四是专题资料,其中包括“农民增收与城市化发展”“山东省农村城市化理论研讨会讨论综述”“山东省农村人口转移与城市化发展研究调查问卷”。

我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山东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发展两个重点展开,着重分析在21世纪初,山东省城乡矛盾运动的特征和发展规律,研究和探讨推进山东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的途径和对策。

其中,课题组从山东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及其规律的认识得出了四个基本判断。一是城乡矛盾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矛盾,解决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问题是山东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二是山东从总体上看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产生严重偏差,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三是农村人口规模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缓慢是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发展则是未来10-20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主要推动力量。四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是山东作为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经过2年多的调研,课题组在该书中提出了加快山东城市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战略重点。战略目标上,肯定了当时山东省委省政府所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的目标,认为这一目标是鼓舞人心的,也是符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但也认为这一目标的完成有相当大的困难,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目标,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我们提出根据当时山东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的地区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每年应提高1.5—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每年应提高1—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每年应提高0.8—1个百分点。如能实现这一目标,到2010年我省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偏差将得到纠正,使城市化发展走上正常轨道。

在战略布局上,课题组认为当时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形成“两大中心、四个层次、五条城镇发展轴线”的总体布局是基本合理的。但从发展趋势上看,必须突出以青岛为龙头的沿海城市带建设;强化以济南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圈”建设;加快发展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南为轴线的大都市连绵带。

我们提出山东农村人口转移的战略重点应从“就地转移”为主变为“异地转移”为主;城市化的战略重点是“抓两头、带中间”,突出抓大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城市化的重点要逐步实现由“镇”到“市”的转移。

在主要对策方面,课题组重点针对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在农村人口转移方面,要以加快城市化作为转移农村人口的根本出路,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手段,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二是在关于城市化方面,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造全省功能互补、规模适宜、等级有序的城镇体系,以人为本,矫正城市发展方略。要突出城市特色,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拓宽城镇建设投资渠道。三是在发挥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积极有效的经济政策,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保障。譬如,政府应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出台相关的农民能带土地收益进城的政策、城市扩大就业的政策、扩大廉租房供应的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同时还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积极的财税政策、适当的金融政策,改善城市化进城中的一系列“瓶颈”制约因素,为推进山东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山东的现代化步伐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贺:这本著作出版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您认为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在调研后期,我们就这一课题形成了一些分报告,报给了省政府,省府办公厅专门出了一期领导参阅,当时李春亭省长对此非常重视。2000年省委七届四次全委会专题研究城市化问题,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将城市化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其中就采用了课题组提出的部分意见。2009年时,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课题组的一些建议也被采用。可以说我们的研究成果进入了政府决策。

另外,这个课题结项后,省里又对“三农”问题进行了延续的研究。2004年、2005年左右,主要针对农民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我们又提出了山东农民工城市化模式和其他地方不同,即“就近就地转移”这一特点。后来这个模式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认可和赞扬,很多地方也引用了这一模式。

二、 关于治学

贺:上世纪80年代,您当时的学术研究兴趣主要是在哲学领域,为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您的主要研究兴趣和领域转到了“三农”问题上来了?“弃哲研农”是基于怎样的想法和现实?

秦:也许是因为我“难忘初心”吧!作为一个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我身上有那个时代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有的社会责任感,盼望着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总是想着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作贡献。

1974年到1978年,我做过4年知青和工人。这4年的知青经历让我对农村、农民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也让我意识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研究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不能了解国情,就无法找到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三农”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农民负担问题。1996—1998年,我在山东沾化县挂职担任副县长期间,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进村做调研。当时农民全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人均负担则有200元。这个情况深深触动了我,意识到作为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学者,必须能站在农民立场上,为农民代言。2000年前后,我就在全国较早提出了解决农民负担不应只着眼减轻农业税,更应该免除农业税。2003年,我就山东省取消农业特产税提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山东省领导批示后实施,当年为山东农民减轻负担6亿多元。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三农”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贺:您在应用科研过程中,在治学和调研方面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可以给我们讲一讲吗?

秦:要想让应用研究始终保持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必须有扎实的调研分析,这样才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从最初提出减轻农民负担的建议到近年来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体制与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研究,每年我都会用上几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力求摸清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

要想做好调研工作,从问题出发,将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调研工作的根本。当年为了研究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因病返贫致贫问题,我曾连续十多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跟踪研究,多次进村入户,到基层医疗点进行调研。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高筹资水平和补偿比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提出过比较有说服力的对策建议。

与高校中的纯理论研究不同,这些应用研究,都必须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打开自己的学术视野,优化研究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我的研究团队基于科学分析的多项对策建议能被政府采纳,如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研究成果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关于在山东实施“新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议获得了省委书记张高丽的肯定性批示,主要得益于所坚持的调研原则。

贺:作为社科院的老同志,您对社科院的发展有何意见和建议?

秦:我认为山东社科院要想发展,应该对智库建设更加重视。过去我们是几方面齐头并进,其实一些人文学科的研究,可以由高校来承担。山东社科院则需要去承担高端智库方面的建设,为省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自己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思路和观点,加强应用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科研人员要注重实地调研,了解省情国情。要深入研究,多方比较,用开放的思维方式来做科研。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外宣办副编审)

秦庆武简介

秦庆武,男,中共党员。1956年出生,1974年高中毕业赴山东省兖州县道沟公社插队,1978年10月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1982年大学毕业,到江苏省无锡市委宣传部工作,1990年10月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1993年3月任山东社科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96年6月挂职任山东省沾化县副县长,1997年5月任山东社科院农发所所长,次年晋升研究员,2009年3月任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农村财政研究会副会长,《合作经济》杂志副主编,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1996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山东省十佳理论工作者。1997年被确定为院重点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2007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8年被济南市政府授予“济南市技术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山东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主要专业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系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共出版个人专著3部,主编、合著10多部,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农村经济》等报刊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200余篇,有2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报刊和各类学术观点综述收录反映,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曾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过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软科学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曾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其中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合作)4项,省精品工程奖2项,省优秀图书奖1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

长期以来,作为农村经济和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秦庆武同志多次参加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的专家座谈会、咨询会、论证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如在省委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上,率先提出山东应走“富民强省”之路,坚持“富民优先”,后被吸收进省委九届党代会报告。多次被省政府聘为政府工作报告专家咨询组成员,为省重大战略的制定、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智力支持。直接参与了国家、省“十一五”规划重大思路的调研工作,参加了国务院关于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工作。曾在全国率先提出取消农业税的观点和建议。每年都有几项研究成果被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进入决策。如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研究成果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关于在山东实施“新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议获得了省委书记张高丽的肯定性批示。

曾赴美国美利坚大学、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岩手县立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东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或讲学。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