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国际儒学论丛期刊目录
    
《国际儒学论丛》1-10辑总目录
发布时间:2023-05-07 11:23          来源: 国际儒学论丛微信公众号 阅读量:


 

国际儒学论丛》第1辑


儒学的国际新航程——《国际儒学论丛》发刊词 / 石永之

儒家思想

仁恕通和刚毅之道——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 牟钟鉴

现代儒学研究随想·哲学篇——和刘述先先生商榷 / 〔美〕李幼蒸

论儒家之礼的精神 / 沈顺福

儒家伦理学的特质 / 石永之

国际儒学比较

朱子学传入韩国的过程及其特征 / 〔韩〕张闰洙

贺麟“体用不二”的文化思想 / 〔韩〕李承模

“大陆新儒家”与“港台新儒家”的交锋、交流与交会——儒学在当代社会的使命与展望 / 曾暐杰

儒学经典

荀子思想中的政治与道德 / 张松

经典与诠释的互动——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解经方法初探 / 钮则圳

读《孝经》,说孝道 / 周桂钿

试论钱穆史学视域中的“易学三期说”思想 / 杨生照

儒学史

先秦诗书文化与孔孟文化守成主义 / 杨海文

顾炎武与申涵光交往述考——兼论其学术思想异同 / 周可真

熊十力哲学本体论思想概述 / 李军

《道德自我之建立》初版签名本的修改内容及其意义 / 张利民

儒者访谈录

儒者·儒行·儒学——安乐哲教授访谈 / 〔美〕安乐哲 李文娟

国际儒学动态

中国哲学课何以在哈佛大学广受欢迎 / 李慧子

近十几年来孟子义利观与理想人格研究综述 / 王其俊



《国际儒学论丛》第2辑

 

儒家思想

现代儒学研究随想——史学篇 / 〔美国〕李幼蒸

儒家“天下”思想之我见——以电影《花木兰》为观察点 / 〔韩国〕尹天根著 田杨译

大同世界与世界主义——兼论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联 / 刘悦笛

国际儒学比较

儒家的自由观念及其人性论基础——与西方自由主义的比较 / 郭萍

安乐哲的儒家民主观 / 李文娟

黄玉顺“生活儒学”与林安梧“后新儒学”之比较 / 杨虎

儒学经典

《论语》入英的初始面貌 / 王炬炬

《孟子》内圣外王结构分析 / 刘思言

赵岐《孟子章句》的诠释特色 / 唐明贵

儒学史

“六经皆礼”说考论 / 李才朝

荀子对董仲舒儒学的影响 / 李峻岭

中晚唐荀学问题析论 / 张明

宗教与大同的近现代融合 / 刁春辉 翟奎凤

儒者访谈录

田辰山教授谈安乐哲先生的儒学研究:与实用主义交流互鉴 / 〔美〕田辰山 李文娟

国际儒学动态

“国际儒学论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获广泛好评 / 李慧子



《国际儒学论丛》第3辑

 

儒家思想

儒学的时代性与国际传播之相关问题 / 鞠曦

忠孝:服从与不服从的变奏曲 / 〔韩国〕金德均

“论中”与“求中”——儒家“中”说与其相关工夫进路之梳理 / 沈麟

中国自由观念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 郭萍

儒家思想·女性思想专题

月映万川:朱熹女性伦理的工夫论诠释 / 王堃

传统儒家女性教化的当代反思 / 袁晓晶

国际儒学比较

儒教的家族观与后现代意义 / 〔韩国〕张闰洙

略论儒家文化与现时代价值问题 / 〔蒙古国〕M.其米德策耶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荀子政治哲学 / 石永之

儒学经典

《周易·乾卦》卦名释义 / 杨生照

《论语》“学”字疏解——以“学而时习”章为例 / 余进江

对“微言大义”的讨论——兼及《春秋》何以道名分 / 刘思言

儒学史

浅述公孙弘的易学思想 / 徐浩诚

略论胡适进化论的文化哲学 / 李军

从《吴宓日记》看吴宓的道德意志与儒教精神 / 曹瑞冬

儒者访谈录

儒家情感观念与生态伦理——乔清举教授与白奚教授对谈录 / 乔清举 白奚

国际儒学动态

儒家大同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三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综述 / 李峻岭

弘扬君子之道,促进东亚文明——首届东亚儒学威海论坛会议报道 / 郭萍


 

《国际儒学论丛》第4辑

 

儒家思想

从“文学”到“人文科学”——论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人文学术类型之转换 / 李幼蒸

从现代新儒家到大陆新儒家——以“新康有为主义”为中心的考察 / 曾海龙

自由与情感——现代性危机背景下蒙培元的情感哲学之思 / 崔罡

儒学讲坛·珞珈山空中杏坛

儒家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 郭齐勇

从儒学当代发展的宗旨看道统重建 / 〔韩国〕郭沂

孔子的政治理想 / 欧阳祯人

“良知坎陷说”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方向 / 卢兴

国际儒学比较

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 〔蒙古国〕V.巴特玛撰 张春茂译

儒学史研究

论“心”在荀子哲学体系建构中的根基地位 / 苏慧武

天命、性理、心仁的开展与流行——对胡宏思想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澄清 / 张程业

二程的荀子观 / 李文娟

鞠曦易学研究的哲学前提 / 孙铁骑

儒者访谈录

民主仁爱为体,科技礼法为用——与吴光教授谈“民主仁学” / 吴光 郭萍

古代礼仪的阐释及其创造性转化 / 杨朝明 李文娟

国际儒学动态

尼山书院新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 钱茜


 

《国际儒学论丛》第5辑

 

儒家思想

阳明“良知论”解释学之世界学术意义 / 〔美〕李幼蒸

韩国儒学“弘益人间”的主体思想与现代意义——“理性与命”之“正本开新” / 鞠曦

东方绘画的审美象征性和象形性 / 〔韩〕宋奂儿著 李浩译

儒学讲坛·珞珈山空中杏坛

如何给中国文化定位?它有什么样的使命?/ 黄裕生

儒学一些基本观念的再理解 / 董平

经典诠释的意义 / 景海峰

儒家的公私观 / 陈乔见

国际儒学比较

朱熹和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 〔韩〕安永哲著 田杨译

栗谷大同社会论哲学思想研究 / 〔韩〕李钟晟著 陈晓倩译

崔致远《〈天符经〉解》与鞠曦《〈天符经〉解要》之比较——兼论《崔致远思想和作品研究》一书的治学问题 / 孙铁骑

儒学史

“礼”与“俗”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境遇反思 / 武宁

《大学》研究的问题及方法论 / 张兴

儒者访谈录

阳明心学与现代社会发展——张新民教授访谈录 / 张新民 郭萍

国际儒学动态

国际儒学论坛——科伦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杨雪翠


 

《国际儒学论丛》第6辑

 

儒家思想

孟子和庄子之心性论的特征 / 〔韩〕辛正根

李泽厚之“情本体论”与儒家哲学 / 〔韩〕郑炳硕

孔子思想中“好学”的重要性与意义 / 〔韩〕李致億

“明明德”与“新民”的关系——兼论“新民”的内容及朱子的改动依据 / 张 兴

儒学讲坛·珞珈山空中杏坛

四种世界观及其价值建构 / 董平

儒家婚姻观中的智慧 / 王心竹

学宫文化的历史及时代价值 / 常会营

国际儒学

从修辞角度看荀子的礼法结构——以比喻与同义连用为中心 / 〔韩〕金汝珍

王阳明的情论 / 〔韩〕朴吉洙

儒学史

隋唐五代时期的《孟》学 / 唐明贵

张栻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意蕴 / 陈寒鸣 刘伟

论仁战在孟子天下“定于一”中的地位 / 潘德清

延伸与重建:明代中后期朱子学派理气新论 / 张倩茹

儒学史·荀学史专题

汪缙《绳荀》:申论荀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 石永之

南北朝时期的“荀文重见”现象 / 李玉

国际儒学动态

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学术综述 / 郭萍

为了孟子思想与东亚儒学的共同发展——第五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学术总结 / 杨海文

旧学与新知的承接——读唐明贵《宋代〈论语〉诠释研究》 / 刘星 张少恩

儒者访谈录

孟子思想研究与孟学史研究如何相得益彰?——泰山学者杨海文教授访谈录 / 杨海文 张兴



《国际儒学论丛》第7辑

 

儒家思想

中国经典文献的哲学诠释语境 / 〔美〕安乐哲著 张倩茹、李文娟译

从于连的“天下之忧”中看孟子的忧患意识 / 〔韩〕李润和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黄元吉的解读为中心 / 石永之

以利节之与以礼节之:墨、荀丧服制度批评与回应 / 曲祯朋

经学史

论孔疏《大学注》的形式及内容 / 张兴

孔子的刑德观和鬼神观——以上博简《鲁邦大旱》为例 / 赵涵

心栣而乘教——“正名”思想笼罩下的董仲舒人性论 / 谌祥勇

儒学讲坛·珞珈山空中杏坛

论孟子去齐的君子入仕之道 / 杜保瑞

孟子的性命之辩与“践形”说 / 匡钊

我所认识的内经——《黄帝内经》解读之一 / 紫林

国际儒学比较

茶山丁若镛的孟子学与血气论 / 〔韩〕全圣健

阐发与超越:越儒范阮攸《论语愚按》的“天命”观 / 杨瑞冬 闫春新

儒学史

南宋道学源流 / 李文娟

儒家思想与清末民初山东女性的孝道习俗——以山东地方志为中心 / 王蕊

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管窥——以《训蒙大意》《教约》为中心 / 石霞

儒家“恕”的观念史考察 / 何彦彤

国际儒学动态

近二十年来韩国的孟子研究情况——以学位论文为主 / 〔韩〕金恩景

回归传统,开辟未来——《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书评 / 常会营

儒者访谈录

重提孔孟心性之学分歧的现时意义——采访杨泽波教授 / 杨泽波 张兴


 

《国际儒学论丛》第8辑

 

儒家思想

文化与责任:儒家文化责任伦理思想 / 秦树景 涂可国

先秦儒家义利观所体现的四种思维方式 / 杨冬

儒家修身成己思想对个体发展的教育启示 / 陈丹

荀子大一统思想探赜 / 刘长明

格物与天理——朱熹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 赵金刚

经学史

大小荀子与《春秋》传承 / 李玉

经学诠释中的“和”“同”思想探论 / 柯昊

《礼记》“远人情”祭祀理念论析 / 李晓帆

“新四书”:章太炎晚年对礼学的重建 / 贾泉林

荀子姓氏故里新考 / 任乃宏

儒学发展

从“天道”到“人伦”:三代礼治的发展脉络 / 李雅雯

从汉魏学术之变论虞翻易学渊源 / 李阿慧

乾嘉儒学研究的多元范式与新近进展 / 孙邦金

梁启超《德育鉴》思想新论 / 翟奎凤

儒家文化在移动阅读中的传播现状调查与建议 / 郝春梅

名家访谈

关于日本阳明学的几个问题——欧阳祯人教授采访录 / 欧阳祯人 张兴

书评

实事求是:一种中国经典解释学模式——评崔发展的《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 / 郭萍


 

《国际儒学论丛》第9辑

 

特稿

道德动机视野中孟子的“情理架构”——从汉学家论辩出发为孟子“情”论辩护 / 刘悦笛

名家专访

观念儒学与中国哲学自由思想传统——曾振宇教授采访录 / 曾振宇 张兴

儒家思想

论《大学正义》的为政之道 / 张兴

孔子对礼乐之原的追寻 / 陈冀

儒家教育思想的逻辑体系与时代启示 / 汤二子

“回向三代”与“道统重建”:论儒家的历史意识及其生成逻辑 / 单虹泽

生命儒学

从《周易》看孔子具体而动态的身心和谐观 / 余亚斐

阳明先生说“病” / 高丹

明儒邹善提学山东及其王学思想探析 / 武振伟

从“岩中花开花落”看王阳明生命哲学 / 曾燚

国际儒学

宇野哲人与明治大正时期日本的《周易》研究 / 李伟强

儒学视域下贝原益轩的“孝”思想探析 / 魏凤麟

儒学发展史

《论语》在明代政治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唐明贵

从孔、孟到荀子:儒家精神之演变 / 李峻岭

程颢哲学思想探微 / 楠本正继 连凡

“吾何以观之哉”:从李侗、朱熹师弟子答问谈起 / 王海岩

“学术不明,只是《大学》之教不明”——从《大学》学看刘蕺山诚意教的脉络体系及其归宿 / 程旺

儒学比较研究

论《老子》中辩证法对道的从属性地位——以哲学史著作的界定和阐释为主要分析对象 / 姜晓琨

傅山、傅眉的山水画艺术与“真” / 张凌琪

从诚悫到诚敬——求仁工夫论的衍进 / 王堃

书评

讲好儒家故事,推动儒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评介 / 杜德荣 刘悦明


 

《国际儒学论丛》第10辑

 

特稿

《周易》与现象学对于哲学重建的意义 / 黄玉顺

名家访谈

情感与超越——专访黄玉顺教授 / 黄玉顺 林孝斌

儒家思想

“耳顺”的儒学传统及其现代意义 / 〔韩〕李润和

董仲舒的盛世之忧 / 曹迎春

“天人合一”与理学的使命 / 张恒

冯友兰新理学“负底方法”探析 / 李晓帆

儒学专题·儒家礼学

《周礼》的政治模式及其成书年代 / 夏世华

西汉礼学的分化、特征与明堂阴阳说 / 任蜜林

从宋学看“礼”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丁鼎

国际儒学

儒学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和近现代演变 / 韩星

儒家伦理学

儒家责任伦理的辩证特征 / 涂可国

黄道周的君子观审视 / 孙君恒 关殷颖

德性认识论视角:通过孟子重新发现儒家理智德性 / 耿芳朝

章太炎对戴震“以理杀人”的诠释 / 贾泉林

古代易学

论惠栋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 / 赵晓翠 崔恩帅

儒家经典诠释学

古义与治道:杨慎“舍宋取汉”的《尚书》学 / 向净卿

试论康有为儒家经典诠释的价值与意义 / 刘星

儒家文化学

儒家传统文化复兴何以可能——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 / 颜景高

儒学动态

儒家艺术哲学的开掘与拓展 / 秦树景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张文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