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新时代新思想与广州实践”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2018-10-17 05:35  作者: admin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阅读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10月10日,由广州市社科联主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研究中心承办的“新时代新思想与广州实践”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广东省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师生参加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就广州法治政府、国家治理、城市定位和粤港澳大湾区等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研讨,为广州的城市发展出谋献策。

在广州法治政府建设议题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悟真教授率先以《法治广州需要法哲学的话语提炼和表达》为题,剖析了广州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背反”现象。他认为,广州的法治程度与其经济发达程度不一致是新时代法治广州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应当运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哲学的话语和表达提炼出相应的范畴、词汇、思想、观念来指导法治广州建设。将法律与哲学结合,从理论上给予建设法治广州实践以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广东法治政府建设进展》的报告。一方面,在近十几年的政策制定关键时期,广州政府始终在城市治理中将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摆在首位,这是广州法治政府建设的优势与成绩。另一方面,广州法治政府的深入推进还需把握法治与改革辩证统一于党的领导。依靠媒体力量推动中国法治改革始于广州,但法治政府的建设更应明确党委政府的职责,与社会职责相区分。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亢升教授以《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的生成基础及理论内涵》为题,结合对外交流的切身经历提出了当今中国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第一,中国缺乏治理话语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国外相当重视全球治理研究与经验推广,这与中国治理经验鲜有“走出国门”、开展国际交流形成反差。第二,广东在国际治理领域虽然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是将广东经验作为一张国际名片传播出去还相对欠缺,亟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推进。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关锋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广州实践》的报告。他认为,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符合中国特色,体现了国家主导治理。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处理好代表公共权力的国家及其国际政府机构和代表私欲的人们的嗜好之间的关系,需实现二者的合理互动。最后,以广州为代表的城市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市场洗礼最充分、市场发展最充分,官本位意识较淡,社会组织自治发展较成熟和国家机制之间互动基础较好等突出优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热点问题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宏教授首先以《国际城市竞争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作为》为题发言。他认为,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在新时代担任着国际角色。第二,从国际城市发展的格局来看,广州以国际城市标准走向世界仍充满挑战。第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是粤文化中心、世界交通枢纽和千年商贸中心等等,大湾区中心城市是广州的基本定位。第四,功能创新集聚区是广州未来发展的新定位,要以构建粤文化枢纽和全球化高地为抓手,推动广州国际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迪斌教授作了题为《站在更高的维度认识广州的地位与作用》的发言。他认为,从现状维度来看,广州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缺乏标识性的定位,大湾区的建设必将带来新一轮冲击。从期望维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明确了广州的“窗口”作用,要将国际维度和国际视野融入现代性基础构建中。从定位维度来看,广州在粤港澳湾区建设中居于首领地位,要继续保持华南中心的地位,守住长江以南地区,打通珠江上游。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加书教授以《广州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理论研究阐释的龙头作用》为题,阐述了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理论研究中的龙头作用和实现路径。一方面,广州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龙头,广州必须加强理论研究,站稳理论阐释的基础地位,引领大湾区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发挥广州的龙头作用,必须进一步整合广州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亮点、加强引领,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在大湾区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方面,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丽霞教授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定位与建设路径》为题,首先回顾了近30年来,广州从文化中心地到区域性文化中心,再到新岭南文化中心一直发展变化的城市定位。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城市社会与治理格局的新形势,她认为,广州文化或粤文化应当有“文化港”“文化中心”或“文化一体化”的新定位。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应注重传统岭南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转型,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从商业文化到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解决粤港澳一体化问题;从市民文化或草根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型。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映红教授作了题为《习近平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及对广州的启示》的发言。她认为,在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软实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国家已形成了以“七个‘以’”为标志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方略。于广州而言,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共享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总之就是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武建国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新时代话语传播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聚焦语境重构策略》。他认为,近几年语言使用更多元化、多维化和多变化。文本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解读,致使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会发生了歪曲和扭曲。如何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要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宏观层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去除外壳、保留核心;微观层面则要进行语境重构,运用话语传播技巧对要素进行添加、重组,迎合新语境。

在文化精神问题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云教授以《改革精神与新广州精神》为题阐述了新时代重塑广州精神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论。首先,在处理与传统广州精神的关系问题上,要以改革精神为标尺,重新打造广州精神。其次,改革精神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是改革开放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产物,要综合三个方面来概括和发展广州精神。最后,在处理广州精神与岭南文化的影响力与认可度不匹配的问题上,要注重运用宣传、交流和传播等手段将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使广州精神“走出去”。

在科技创新与政策问题上,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国林教授作了题为《新哲学与核心技术》的发言。他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缺乏独立精神是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首领地位的“拦路虎”。为此,大学的建设要着力于培育“新文科”,尤其是“新哲学”。与先进文化、先进科技相适应的“新哲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广州解决哲学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有助于在科学研究、原始创新基础上获得核心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良成研究员以《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题,剖析了广州以“改革”“创新”“市场”“质量”和“人才”为关键词的新发展理念、新科技政策演变和广州“1+1+N”科技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他认为完善广州市科技创新政策,应从四方面着力:要从总体上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紧扣高质量发展目标,系统制定和修订相关政策,同时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之间要各司其职,实现良性互动。

最后,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联俊副教授从人才角度切入,作了题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人才机制创新》的报告。他认为,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核心、最重要的要素。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一是要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学评价体系。二是要培育人才产业环境,扩大用人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团队稳定支持力度。三是要激发人才组织活力,加快人才产出成果转化和加强对青年优秀人才的潜力挖掘。四是要优化人才创新生态,要凸显核心城市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研讨会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州实践相结合的丰富研究成果。学者们聚焦于广州本土问题,用新思想指引新发展,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解决广州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记者 李永杰)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