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甘肃社科界学习
发布时间:2017-09-11 15:03  作者: admin        来源: 甘肃日报 阅读量:

编者按: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社科理论界8月25日举行了专题理论研讨会。来自我省社科理论界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和阐释“7·26”重要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7·26”重要讲话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甘肃日报理论版将分两期刊发专家学者的发言,每日甘肃网“理论甘肃”频道也将同时刊发,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三个意味着”意义重大

范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中,以“三个意味着”为核心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首先,“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三大历史性飞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大救星、人民大福星的崇高历史地位和对民族、国家、人民的巨大历史贡献。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只有努力加强和完善党的自身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其次,“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和不断开辟出发展新境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和科学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者的崇高历史地位和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历史贡献。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所有奋斗和工作的重心,而且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个社会组织的奋斗目标。只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状态。所谓“想在一起”就是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方向上心往一处想而且真正能想到一起;所谓“干在一起”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目标上共同努力而且力出在一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繁荣中国,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中拓展的途径和预示的光明前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探索出走向现代化成功之路的崇高历史地位和对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巨大历史贡献。因此,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创造美好幸福新生活,而且也要有为全人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而尽心竭力。通过“一带一路”等合作平台务实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展了现代国际主义精神。“三个意味着”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伟大复兴,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可能跨越“拉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陀塔佗(公权失去公信力)陷阱”和“修昔底德(大国崛起必有战争)陷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可以发展,中国也可以造福人类。

 (作者系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7·26”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指引方向

王学俭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指向鲜明、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7·26”重要讲话既为十九大召开把向定调进行思想动员,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九大如何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与指引方向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拥有极大自信。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是十九大的主题,是我们国家和党的行动纲领。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论述。形势和任务从革命年代开始就是中共历次重要会议始终贯穿的命题。对形势的分析和任务的谋划,往往就交织在对发展阶段的判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指明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三个意味”明确了国家发展变化的新特征;“中国还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告诫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提醒我们要明确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将更多,肩负的任务将愈加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更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三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成果引领新的实践,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实际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毋庸置疑,党的十九大必将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推进理论创新方面作出新概括。

四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强大,就无法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所以,不忘初心,部署党的建设,推进伟大工程,可以说是党的代表大会的核心任务。毫无疑问,十九大必将会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

王宗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的这一深刻论述,不仅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对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阐述了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且也深刻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和解决人类问题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的论述,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一般是指自15世纪以来首先发生于西欧的一系列深刻社会变革。它是以思想变革和科技革命为主要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民主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变迁。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以至于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资本主义与现代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将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西方学者给发展中国家开出的现代化“药方”也无一例外地是向西方学习,实现全盘“西化”,几乎形成了只有资本主义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共识。虽然东亚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是在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东方文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这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只有西方文化能够孕育和实现现代化的“西方中心主义”论调,但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现代化,仍然被多数发展中国家奉为圭臬。

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积贫积弱的现实,中华民族就开始了实现民族自强和国家现代化的艰苦探索。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到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再到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建立民国,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探索,但中国非但没能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日益陷入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才走上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从此,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可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建设,一开始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建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奋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预见,随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相继实现,中华民族必将完成近代以来实现现代化的民族夙愿。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现代化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它也并非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利,社会主义也是通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而且,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更加全面、更加公平、更加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的现代化。中国走了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的内在规定性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等。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实现现代化的成功道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为人类走向发展繁荣作出的新的伟大贡献。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实现民族复兴的四个重要保障

杨建毅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是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党发出的政治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提出了四个重要保障。

政治方向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要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宝贵的成功经验,任何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都不能离开这一点。这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政治方向保障,要在此基础上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阶段,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思维方式保障。对客观形势的准确把握是思考问题、寻找对策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增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对客观形势的正确分析,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进行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科学的思维方式,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与运用。

思想理论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做的一件事就是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应对新的形势,需要新的思路;指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从实际问题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构成了治国理政的整体框架。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这是五年来思想理论上最值得总结、珍惜和自豪的。

组织领导保障。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科学、严密、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成为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强组织领导核心。

(作者系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何继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的主题,也是系列重要讲话的主题;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主题,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百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独创性理论和实践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和基本国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的伟大成果,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国弱民穷的现实,无数仁人志士经过艰难探索,最终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从理论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但绝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终结,还需要不断向前拓展。一方面,这是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是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实践中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也是国强民富的成功之路,是民族复兴的成功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更加丰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具时代特色的伟大实践。

进行伟大斗争是基于对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人类发展方式大转型、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深刻把握和战略考量。这些伟大斗争主要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斗争、经济领域斗争、网络斗争、反腐败斗争、反贫困斗争、反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反霸权主义斗争、反恐怖主义斗争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深谋远虑和使命担当。

建设伟大工程是形势发展、事业开拓、人民期待对党自身建设的新要求。为此,要更加严明的管党治党,要建立常态化的教育机制,要形成反腐的高压态势,要打造制度治党的“利器”。

推进伟大事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治国理政全局,统领中国发展总纲,运筹内政外交国防,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着力推进的基础性工作。在总体方略上,“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四个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正确方向、科学指导、根本保障和精神力量。

实现伟大梦想指的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伟大梦想的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中国和世界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取最大公约数,打通个人、国家、世界,打通过去、现在和未来,打通硬实力、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从而成为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人类情怀相统一的梦。

三、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要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理论体系。要更好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上不断作出新概括,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要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紧随时代不断发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要抓紧研究和制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步骤、战略措施,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境界。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