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18-10-17 05:31  作者: admin        来源: 贵州日报 阅读量: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也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推进学术理论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如何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革,如何突破短板和瓶颈,如何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与作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10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及铜仁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暨全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习交流会在铜仁学院召开。100多位来自全国重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机构、文摘的主编、社长及我省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代表参与此次论坛,围绕“中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期刊如何走出去”“学术界与学术期刊界的关系”“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学术引领与学术参与”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新时代新思想新观点传播的重要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对贵州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贵州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贵州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肯定。他说,论坛的举办意在聚集期刊界的编辑,交流办刊经验、探讨办刊进展,为构建当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他认为,办好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做到四个结合:一要把问题导向、主要矛盾和中国强起来这个主题相结合;二要把问题导向与学科导向相结合;三要把学术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学术相结合;四要把专业问题研究与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相结合。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贵州社会科学》编委会主任吴大华认为,本次论坛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讨论人文社科期刊怎样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以及如何突破学术发展的瓶颈等重大问题。论坛突显这样几个特色:一是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提炼;二是思想的碰撞和升华;三是学术方法和路径。

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李树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新时代新思想新观点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学术理论研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社科期刊体系

综合性期刊一直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否应该走西方学术期刊专业化、学科化的道路一直是国内期刊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综合性期刊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学术期刊体系的重要组成和特色优势,这种特色从形成到共识看似偶然,其实必然。”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因为低水平综合性期刊的存在而忽略整体的巨大影响力,不能扭曲地用西方的观点来认识中国现实,不能为了追求专业化而专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从客观上要求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人文社科期刊体系。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如何使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仍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特色化发展是期刊未来的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刘曙光认为,期刊的特色反应的是期刊编辑的学识水平、学术品位、生活经历和理想信仰。因此,人文社科期刊要想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客观上需要主办单位的大力投入,从主观上要改造和调整原有的期刊体系和结构,将人放在第一位。“要有平台意识,举全校之力、集全国之智,面向全国乃至国外,不能办成学校的花园自留地。不仅要依托丰厚的人文社科资源,还要广纳理工农医等学科的资源。”

《贵州社会科学》执行主编黄旭东说,当前,我省公开出版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总量有数十家,但期刊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有限,这与当前我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和贵州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及不适应,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快我省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以适应我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学术期刊要成为反映当代思想与智慧的重要阵地,有义务、有责任更加清晰、更加坚定地发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最强音,准确地辨别是非、把握本质,通过发表优秀的前沿成果对学术理论进行正确引导。学术期刊要倾力为中央决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铁肩担道义,自觉承担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使命。

《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张会幈在发言中说,作为地方高校学报,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方向,充分依托学校重点学科,积极打造特色栏目,发挥学报平台作用,服务学校学科建设,努力助力学校转型发展。近年来,《铜仁学院学报》围绕学校发展方向,积极打造特色栏目,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范子烨教授主持的“梵净古典学”和铜仁学院校长侯长林教授主持的“大学之道”两个特色栏目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同时,围绕地方发展需求,积极开辟专栏,解读市委市政府的治市理念、战略部署,构建理论大视野。

正确处理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基于2013年-2017年人大学术成果评价中心的数据对社科院(联)综合性学术期刊TOP30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引起了学者、编辑的广泛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及其成果特征,决定了定性的同行评议是学术评估和学术成果评估不可或缺的主导部分,任何量化的评价都应该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江淮论坛》杂志社主编沈跃春在上半年对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生存发展环境进行了调研。他说,如何正确处理学术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一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第二要进一步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经费投入;第三要把学术资源作为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根本;第四要着力构建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第五要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挑战。

在职称晋升、工作考核等实际学术评价活动中,以刊登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上为标准评价文章的质量,即以刊评文是一种通行做法,但在理论研究层面却一边倒的抨击、谴责以刊评文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江汉论坛》杂志社社长陈金清对以刊评文的合理限度作了探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的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使以刊评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操作层面,以刊评文的可操作性远高于以文评文。”陈金清认为,对于学术论文的评价要将以刊评文和以文评文有机结合,采取合理措施,请专家对争议文章进行单独评价,以填补弊端。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与中国学术为什么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走到哪里去一直都是学术界、期刊界热议的话题。《澳门理工学报》总编辑刘泽生认为,中国学术要走出去需要长远的、科学的、富有世界眼光和权威性的顶层设计,需要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和规范的学术探索条件,需要双向的实事求是、平等交流、探索求真的科学态度,需要踏实研究、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拥抱世界的胸怀和文化自信,需要学术界、期刊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谭钰 翟宇)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