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与文明对话 强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19-07-19 16:13  作者: admin        来源: 浙江日报 阅读量: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进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是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必将为加快建设文化浙江增添新的动力。本期我们特邀4位专家学者,一起来探讨良渚古城遗址“入遗”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启示。

嘉 宾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 郑建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刘斌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 严建强

          浙江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巡视员 周膺

  主持人  浙江日报记者 潘如龙 郑亚丽

 

  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

  主持人:我国以前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而良渚古城遗址则是属于“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因此,良渚古城遗址的成功申遗,的确令人振奋。请谈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的特殊意义。

  郑建华:首先,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是中华文明史的标志性事件。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标志着它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圣地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这对于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具有特殊意义。应该说,这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最突出的意义所在。

  其次,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使我国以55处世界遗产的总量一举登上名录首席(与意大利并列第一),这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凸显了文化强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就,向全世界展现了古老文明与现代社会、人文历史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美丽中国。

  严建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反映出学术界对良渚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认可,这也意味着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正因如此,申遗成功后,怎样把良渚文化的遗产价值向公众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阐释与传播,使这份珍贵的遗产变成对国民进行文明常识教育的教材,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周 膺: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证明长江下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尽管良渚文化的形成晚于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等,但它却初步确定了中华文明的时空轴心。

  刘 斌: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国家大遗址考古”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大遗址考古和保护的成功范例,意味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世界遗产增加了一项古老东方的内涵,不仅改写了中国文明史,也改写了世界文明史。

  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

  主持人:作为距今约5000年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代表的中国早期区域城市文明,使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脉络更加清晰。请谈谈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

  刘 斌: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1959年夏鼐先生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1973年江苏草鞋山遗址M198中琮、璧、钺与良渚文化陶器共存,这一发现使原本定于周、汉玉器的错误断代得以纠正。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在江苏吴县张陵山和上海青浦福泉山等地发掘随葬玉器的良渚文化大墓,开启了长江下游文明化研究的新篇章,良渚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1986年以来,反山、瑶山等重要遗址的发掘,尤其是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中心聚落,而当时的良渚文化已经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

  严建强:近年来更广泛的研究指出,真正构成文明的核心要素是复杂社会及国家的形成。所谓复杂社会是指人群及聚落因财富与权力的分配形成3个以上的层级。国家的形成是指权力尤其是祭祀权和军事指挥权高度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上,这与中国古代所说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一致的。

  良渚文化在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一方面,人群分层与聚落分层在遗址中非常清晰,从随葬品可见当时出现了显贵与平民、富人和穷人;从公共工程与玉礼品分配看,则出现了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另一方面,从反山12号墓出土的琮王和钺王看,墓主应该就是掌握着最高祭祀权与最高军事指挥权的王者,表明良渚社会已经进入早期区域性国家的行列。

  周 膺:良渚文化是发源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中国最早的文明,标志着这一地区在中国最早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

  良渚古城是人类的伟大功业,是早期城市规划的范例,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别的重要性。良渚文化先民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全世界至今最精湛的玉器、石器和黑陶工艺及其所表征的社会礼仪制度,早期城市规划与大型工程营建及其社会组织系统,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犁耕稻作农业,早期科学技术思想以及以丝绸、玉器、髹漆等生产为主的手工业的专门化抑或商业的萌生。以良渚古城遗址为最高表征的良渚文化是中国人创造的最早的形态完整、与物质文化相分立的独立的精神文化,其核心是以原创、首创、独创和外拓为特征的“良渚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在当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

古城遗址如何更好地加以保护

  主持人:作为世界共同的遗产、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对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请问,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做好古城遗址的保护?

  周 膺: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历程。由于遗址范围巨大,又处于杭州近郊人口密集区,开发土地和保护遗产矛盾尖锐,保护的各种阻力非常大。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和研究还只是新的开始。这次列入申报范围的14.34平方公里只是遗址的一小部分,目前仍然有大量与遗产保护冲突的建筑物要继续拆迁,考古发现还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严建强:良渚古城遗址既不是以石材为主体的史前遗址,也不是干燥环境下的土遗址,而是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属于最难保持原貌的遗址类型。

  为此,我们提出了“最小干预与最大化阐释”的原则,在不干扰遗址本体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将已经获得的考古学信息显示出来并进行解读,同时保证所有阐释性项目可以进行原貌的恢复性还原。

  刘 斌:考古是一项无止境的事业,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深化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进一步配合良渚遗址公园的展示做好考古解读与普及教育,继续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郑建华:申遗成功也意味着古城的保护管理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我们必须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及其实施操作指南的规定,做好良渚古城遗址的后续保护工作,确保这一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切实保护。

  同时,我们会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手段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加强古城考古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的管理,合理调控游客容量,确保安全、有序。要及时调整良渚古城遗址管理机构的工作重心,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落实管理责任。

  成功申遗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主持人: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到努力建设文化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无疑让人们找到了文化自信的根源,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请问,如何通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严建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我省要实现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飞跃,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作为文物大省的浙江的优势所在。

  周 膺: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经历的时间是中国所有世界遗产中最长的。这一漫长的历程是一个文化自觉的历史过程,记录的是遗产地人民的心路历程。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仅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有形遗产,更是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精神丰碑。

  这几天,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试开放,许多人每天零点在网上预约门票,说明它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通过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使全体公民从文化学的高度,全面体认遗产的价值来为当代建设提供精神、思想资源,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因为,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精神的力量,来自内心酝酿它的热情。

  郑建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为我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考古遗址的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阐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文化浙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良渚古城遗址为标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高度重视考古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建设,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承。积极参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如海上丝绸之路),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行动,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为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的贡献。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