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全国社科
    
《甘肃蓝皮书》《西北蓝皮书》成果摘编
发布时间:2018-01-19 08:40  作者: admin        来源: 甘肃日报 阅读量:

编者按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经济社会发展,1月8日,在省社科院召开的2017-2018年度蓝皮书发布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立足“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总基调,突出政策导向,注重整体布局,立足地域特色,聚焦发展重点,就包括《西北蓝皮书》在内的10本蓝皮书研究成果中的新观点、新论述发表了真知灼见,以期更好地发挥地方综合性智库功能,为统筹西北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现将部分观点、论述摘编如下,敬飨读者。

 

解决影响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罗哲

2017年,全省经济运行基本平稳,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企业效益有所好转,消费品价格相对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仍不够稳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存在较大的压力,与国家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的形势相比,甘肃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总体来讲,要加快谋划并提出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释放要素活力,增强发展信心。用稳定战略部署和政策框架稳定经济发展预期。要树立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心,通过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设计和完善改革的推进方式,促进我省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以激励为主的干事环境,对我省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突出解决一些影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

聚焦工业发展,谋划工业发展,是核心问题。将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作为突破口,研究制定引导产业协作配套集群化发展扶持政策。解决好优势企业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分工协作问题,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使企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想方设法调动现有各个产业、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使用率、控制流失、量大面宽、重在落实”作为人才战略和政策的决策要点。

在创新驱动上一定要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立高校和企业合作平台,实实在在推进产学研对接。加大力度扶持所有的研发平台、机构、组织等。

全力保稳投资增长。关键是要依托支柱性工业及高技术大项目,以增量调结构。注重提升承载和利用文博会等平台的能力,促进市场主体特别是文化经贸类企业间的务实合作;强化对非公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提升省非公经济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规格,加快出台相关文件,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信心。

解决好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性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许振明 刘徽翰

2017年,甘肃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社会建设投入增幅下降,但社会运行的基本面仍然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社会生活总体安定有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就业保持稳定。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截止2017年11月底,城镇新增就业43.21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8.03%。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9.5万人,同比增长0.4%。劳务收入1022.7亿元,增长7.6%。

二是人口变动态势平稳,社会保障体系健康发展。全省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态势平稳,人口自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全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全覆盖,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5.44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27.15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三是城乡居民医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在重大疾病防治、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业病防治等多个领域展开重点工作,提升了全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水平。14个市州PM10、PM2.5浓度均值分别下降3.7%、2.9%,重点河流、污染源防控,城市污染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重要进展,呈现出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良好局面。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7600元。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2%,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2个百分点左右,全年减少贫困人口6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50%下降至12.97%。

(作者分别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食品安全问题成首要关注热点

张谦元

一、2017年甘肃舆情基本情况1.着力民生领域建设,深化改革措施落地。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被访者对民生领域的主要改革措施落地表示满意,九成以上的被访者对改革措施落地,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充满信心。

2.开展监察体制改革,从严治党反腐肃纪。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惩治腐败等最有效的途径是完善法律,加强制度纪律建设。

3.推进“放管服”改革,鼓励创业创新。调查显示,有72.74%的被访者认为政府“放管服”改革提高了办事效率。八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创业创新热情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资金问题仍是影响被访者创业创新的主要原因。

4.树立精准扶贫意识,创新扶贫方式。调查显示,有95.10%的被访者认为甘肃精准扶贫成效明显,九成以上的被访者认同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教育投入等扶贫方式,七成以上的被访者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持肯定态度。

二、2017年民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2017年被访者最为关注的10个社会热点问题依次是“食品安全问题”“医疗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养老与社会保障问题”“住房问题”“反腐败和干部作风问题”“就业问题”“物价问题”“教育问题”“农村土地问题”。其中,民生问题仍然是2017年甘肃民众关注的主要社会热点问题。

预测2018年舆情态势总体尚好,形势积极健康向上。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甘肃县域竞争力十强县出炉

王建兵

2017年甘肃县域蓝皮书评选出甘肃县域竞争力十强县是:凉州区、西峰区、甘州区、肃州区、肃北县、麦积区、崆峒区、敦煌市、肃南县和临夏市。

甘肃省县域发展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之一,是县域发展区域不平衡明显,社会保障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依然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表现之二,是县域科教创新支撑明显不足。县域每万人专利授权数2.17个,较上年增长26.90%,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甘肃亟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优化和调整县域产业结构,为县域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要科学评估县域现有资源的特点、潜力及市场竞争力,做好县域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县域工业产业布局,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建设。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培育县域经济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二是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发展硬实力。要尽快完善交通路网结构,增加高等级公路覆盖率和里程数,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县域全覆盖。加快覆盖城乡的通讯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一批智慧城市和智慧农村。三是培育和健全县域营商环境,提升县域发展软实力。要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服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加强政府在市场经济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方面重要作用,全面实行“放管服”改革,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社会化服务。四是建立和完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进城农民在劳动保障、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逐步提高城乡困难人群的最低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城乡特困人群的生活。五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县域发展竞争力。建立与县域产业结构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文化发展迈进新时代

戚晓萍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8)》针对2016-2017年甘肃文化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比如认为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作为甘肃“国”字号文化建设平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给甘肃带来了强劲的发展机遇;“历史再现”工程成为甘肃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抓手,这一工程的实施也使得甘肃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得到切实保障;文艺创作人才建设中的甘肃“八骏”,逐渐成长为具有国内公认度的文化品牌,“八骏”的发展壮大对于讲好甘肃故事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大景区改革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了甘肃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甘肃网络空间建设中的思想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主旋律、正能量深入民心,主流文化影响力得以彰显;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纵深融合,甘肃媒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大幅提升。

未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甘肃的文化发展将迈进一个全新的时代,那就是如何向甘肃人民提供更平衡、更充分的文化服务,如何让甘肃人民更平衡、更充分地共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利益。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住房:需求回落价格稳定

何苑

一、房地产方面

全省房地产市场呈现较快增长,2017年1-8月,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26亿元,增长19%。住房销售面积增长13%,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得到有效控制。房地产开发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兰州市在两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后,住房市场上涨态势得到控制,全省其他市州的住房市场发展总体平稳。

省内调研显示,一半以上居民仍预期房价上涨。我们认为,2018年全省住房开发仍会较快增长,住房需求将逐步回落,住房价格总体趋稳。应警惕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过热”后,省内个别城市因需求不足导致住房库存再次上升。

二、城乡建设方面

2016年全省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1.2%,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在全省16个城市中,嘉峪关、张掖、酒泉、玉门、敦煌等5市的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三个指标均达到100%,兰州、金昌、白银等6市污水处理率高于全国水平。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农村延伸,尤其是农村垃圾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全省1226个乡镇中,83%的乡镇建立了环卫机构,94%的乡镇制定了农村垃圾治理计划,有12223个村组建了保洁队伍。青城镇、和政县松鸣镇、清源镇被住建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榆中县永丰村等21个村落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8个村被认定为“第一批全国绿色村庄”。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研究所所长)

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马东平

一、2017—2018年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呈以下态势及热点

1.民族团结创建成果显著,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甘肃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突出载体创新,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甘肃省已制定民族领域相关法规72件,民族事务依法治理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2.特色产业逐步优化,文旅产业独领风骚

民族商贸业、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等产业初具规模,尤其是文旅产业日益壮大。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该州2017年1-10月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534.5万人,增长40.76%;旅游接待收入67.47亿元,增长42.34%。

3.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易地搬迁成为主要开发式扶贫方式之一

截至目前,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43.8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5.20%。2017年,临夏和甘南两个自治州完成了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29874人和8959人的任务目标,易地搬迁成为主要的开发式精准扶贫方式之一。

4.城市民族工作管理有序开展,嵌入式社会结构初步形成

主动适应民族工作“进城”“入世”“上网”等带来的挑战,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着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目前甘肃已先后与13个省(区、兵团)建立协作机制,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源头管理”和流入地“市民化服务”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2017年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平稳发展,但总体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均,生态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贫困人口多的现状未根本改变。在未来的小康社会建设决胜期,需大力培育特色经济,扶贫攻坚,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努力于2020年和全省乃至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对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李有发

经济发展趋稳动力显现和下行压力交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呈现出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增速位居全省第三;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波动性回升态势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工业、医药工业初步实现扭亏为盈,新增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盈利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8年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技术支撑;立足于工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继续加大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把化解产能过剩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着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以法治化、市场化、服务化方式,创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转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模式,从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传统投资模式向以追求投资效益为目标的投资模式转变;围绕民生领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的保障水平;加大平安酒泉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商务运行新亮点新格局

王晓芳

一、2017年甘肃商务运行新亮点

1.网上交易成为消费领域新常态,消费领域新业态加速发展。全省已建成75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159个乡级电商服务站,529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网络零售额达92.26亿元。

2.加工贸易占全省进出口的半壁江山,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占比成倍增长。随着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加工贸易占比已达到53%。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不断提升,占比由年初的18.8%增至40%以上。

3.会展商务活动成果显著,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第23届“兰洽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20个,开工率51.8%。第二届文博会共开展推介及产品发布活动124场次,达成意向贸易额6752万元,达成意向投资额300多亿元。金融业领域利用外资有新突破,第一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村镇银行相继设立。

4.境外投资日趋活跃,对投资额和务工人员大幅增加。2017年,新备案(增资)境外企业15家,实际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境外甘肃企业32家,当年实际投资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80.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额是去年同期的21倍。对外承包工程项下累计派出人员同比增长75%;期末境外务工人员同比增长20.3%。

二、2018年甘肃商务发展新格局

1.国内消费市场活力强劲,内贸流通发展指标仍有较大上调空间。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实现10%以上的增长目标。二是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上零售额增长率有望双双高达40%以上。

2.对外贸易格局调整加快,对外贸易指标趋稳回升。精准把握跨境电商进入红利快速释放期的历史机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能达到320亿人民币,降幅有可能收窄至30%左右,2018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比将会提高到45%以上。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西北发展区域分化趋势明显

侯万锋

一、主要特点

《中国西北发展报告(2018)》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整体布局。二是立足区域特色。三是聚焦发展重点。四是突出政策导向。五大板块都突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向西开放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政策及实施导向等。

二、研究结论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全国经济回稳向好的宏观背景下,西北五省区竞相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稳中有进的态势仍在延续,但区域分化趋势明显。建议各省区应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的态势。

二是在道路联通方面,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前沿地带的西北五省区基于区位和地缘优势,在道路联通建设上取得了新进展,但在综合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合力、投融资方式、国际运输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五省区应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加快推进新型战略通道建设,在加强规划及实施对接机制、构筑合作协商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逐步实现西北地区互联互通。

三是在连片扶贫脱贫方面,特别是要针对六盘山片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现状,精准施策,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黄河中上游经济带西北段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和重要增长极,着力提升区域内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平等的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共建、招商引资共商的交流对话平台。

(作者系甘肃省社科院区域经济所副所长)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