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要闻本院要闻
    
“国际儒学交流融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9-16 15:59  作者: 杨传召   摄影: 张文荣   来源: 国际儒学研究院 阅读量:

9月15日,“国际儒学交流融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云上”与现场两个场次展开学术研讨。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出席会议并致辞,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主持会议开幕式与第一阶段的线上讨论,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凤莲主持第二阶段的现场讨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山东省委党校、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四十余位学者与会。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从宏观与微观研究不同角度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袁红英出席会议并致辞

袁红英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观历史与现实,有三点认识值得我们特别珍视:一是世界文明的发展需要交流互鉴;二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重在“和而不同”;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呼唤“美美与共”。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金卫主持会议开幕式与第一阶段的线上讨论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凤莲主持第二阶段的现场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研究员王立胜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及其时代意义的角度高度精炼地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提出,当前学界对于儒学的研究仍主要瞩目于文献与学术史的研究,儒学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更多力量,儒学研究者需要更积极地介入当代生活实践中的新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乔清举集中讨论了健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维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践智慧。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吕文明从文明比较的角度指出西方学者对于“轴心时代”学说的解释存在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情况,因而产生了对于文明发展规律问题的遮蔽。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周海生、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员彭彦华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儒学对于东亚文化圈深刻久远的影响。这种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文化关联对于当今处理愈发复杂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山东省委党校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孙炬、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翟奎凤分别对于儒家传统中的关键概念做出了新的阐释与完善。孙炬提出在当代应以“天地、君、亲、师”的“四大”取代“三纲”。翟奎凤对于“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为何,从“由一到多”的多维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疏。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张伟研究员,历史研究所所长刘良海研究员,国际儒学研究院刘云超、李文娟研究员从微观研究的角度分别对于儒家的“和”思想、“尚贤”思想、“天下观”“财富观”进行了精细的研究,从中对于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实践意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涂可国进行了大会的学术总结。


本次会议是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学术预热活动。专家学者的报告紧紧围绕此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人类文明多样性与人类共同价值”的主题具体展开,力图为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从儒学角度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袁睿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