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共襄盛会
干春晖:以创新工程为抓手 “双轮驱动”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时间:2018-10-31    作者:干春晖     浏览量:
 

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也是上海社科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抓手。

一、过程和成效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为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市委关于将上海社会科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要求,探索社会科学院发展的新体制、新路径,实现“智库建设、学科发展”双轮驱动的战略目标,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之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在2013年,经过一年的调研、梳理、方案设计并报市委宣传部通过,于2014年正式实施,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分三批立项,滚动实施。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总体目标为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双轮驱动”,构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使上海社会科学院成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创新工程实施过程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始终坚持以科研工作为中心,深入实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智库建设“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抓好“创新工程”建设,完成了中央、上海市交办的各项研究任务,以及国家级和市级各类课题,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著作,报送了大量内部专报,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逐步使上海社科院真正成为为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咨政的国家高端智库,真正成为启迪民智的思想源泉。前后共组建60个创新团队,选拔特色人才13名,青年人才62名,共有500多名研究人员先后进入本项目,占全院总人数65%左右,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长抓不懈。同时,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获得省部级领导(含)以上批示近百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青年项目共118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或决策咨询项目90余项;在院外甲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量超过500篇;撰写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学术前沿丛书20册、国际理论前沿10册、创新译丛系列15本;参与重大国际活动369次,重要论坛485次。

二、经验和做法

(一)双轮驱动,以“创新工程”为载体推动高端智库建设

“创新工程”积极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双轮驱动”,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相互促进、互补发展,鼓励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紧密结合,智库引领学科,学科支撑智库,智库科研双轮驱动,以“创新工程”为载体推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从成果、制度上都为社科院争取高端智库试点创造了基础和条件,高端智库的成功申请一定程度借助了“创新工程”实施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如创新工程的经费使用办法,高端智库在创新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创新工程以往的经验有效推动高端智库建设。

(二)缓解经费不足问题,为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创新工程的启动,有助于社科院形成良性的人才建设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提高科研的基本条件,为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社科院创新工程实施4年多以来,前后共设立创新团队60个,创新工程资助总人数达到504人。每个团队获得的年度预算支持平均达到41万元,大部分团队的项目预算都集中投入到基层调研、数据库建设、系列专著出版、国际交流等基础性科研内容中。

而在具体经费使用上,“创新工程”项目成员的劳务费控制在项目经费总额的50%以内,符合哲学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并且充分调动和保障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创新工程第一轮作为持续五年的科研资助项目,从过去的单纯“用人”变为长期“育人”,为学术研究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科研成果量质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

核心成果量质齐升。2014-2018年,社科院核心成果的产出同比增加了2.5倍,其中85%的产出由创新工程人员完成。

“创新工程”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如2017年连续获得市系列课题20项;“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课题20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课题14项。

前沿精品不断展现。近五年来推出了《院创新工程重大理论成果系列》、《国内理论前沿系列》、《国际理论前沿系列》、《国际学科前沿译丛系列》等一大批精品力作。仅2018年上半年,发表了院重大课题30项,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组织了中国学论坛等团队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宣传力度逐渐增强。发布机制逐步拓宽,正在探索形成贯通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机制。创新工程宣传工作是创新工程的一部分。做好宣传工作,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创新工程项目本身及项目各项成果、有利于成果转化成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扩大社科院的影响力、树立社科院专业形象。创新工程进入后期运行后,创新成果集中涌现,通过召开创新工程重要成果系列发布会、中外媒体沙龙、微信院网联动、与人民网合作专栏等形式,拓展了科研成果发布的渠道、平台、机制在全院上下营造了学术创新氛围,扩大了社科院整体社会影响力。

(四)建设了一套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社科院发展规律的制度体系

社科院对创新工程的体制机制创新做了大胆的尝试,其中包括科研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创新,包括首席专家制、分配机制的转变、青年人才的培养等;组织机制的创新,包括创新办协调管理、项目评审和淘汰制度等;科研方式的创新,包括团队和个人结合、院外专家聘用、人员在项目间的流动等;经费管理的创新,包括经费的分配与项目和成果存在一定的关联,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提高成果质量等。“创新工程”的实施打破了多年以来事业单位传统的编制、职称、职务、薪酬制约,真正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用人机制,扶植和支持优秀人才、优秀成果,形成优胜劣汰的学术氛围和“团队作战”的组织机制;形成出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出一流阵地的制度环境,为上海社科院国家新型高端智库试点提供了制度基础、团队基础和成果基础。

(五)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采取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创新工程”通过竞争性方式立项,采取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重点突出目标导向、目标设立、目标资助、目标考核与评估的绩效导向,在全院中率先探索优胜劣汰的学术氛围、奖优惩劣的管理机制创新。各所围绕创新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所研究室建制、梯队培养机制和经费使用规范等。

“创新工程”的评估既重视核心成果的数量,也重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进入创新工程的团队和人才必须明确设定研究方向和本轮资助期间完成的具体目标,包括队伍建设、发展规划、预期标志性成果和拟实现的阶段目标与总目标。

“创新工程”通过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在项目立项、中期评估和调整等环节体现公开竞争、择优资助、绩效导向原则,实现奖优惩劣的激励机制。2016年末,院创新办委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院外专家,对创新团队和个人进行中期考核,对各团队阶段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优化建议,对综合排名末尾20%的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调整,对综合排名前20%的团队和个人追加了奖励。

三、下一轮推进工作的思考

今年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也是我院实施第一轮创新工程的收官之年。我院正在积极申报第二轮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并以此为平台,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通过在提高学术品质、学理厚度上下功夫,在推动培育新的理论创新、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下功夫,在形成重要战略发展和思想和观念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提升智库能力;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法;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努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委政府的高端智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基地。

(本文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创新工程论坛上的发言)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