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共襄盛会
曾凡银:聚焦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打造地方综合性高端智库
时间:2018-10-31    浏览量: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提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自2011年中国社科院正式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来,上海、山东等地方社科院也相继启动了创新工程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8月,我省印发的《关于加强安徽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曾明确提出,要在省社科院加快实施创新工程,推动省社科院建成全省社科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综合性新型高端智库。2016年9月,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被评为全省首批10家重点智库之一。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契机,以打造地方综合性新型高端智库为目标,聚焦科研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出诸多有益探索。

一、聚焦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体系

我院始终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秉承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双轮驱动发展思路,结合国情、省情、院情,整合优势资源,不断优化学科布局。

一是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依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为主体,整合全院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讲和阐释工作,夯实社科院作为意识形态重镇功能。2017年至今,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国家级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主办“安徽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策划并组织实施《安徽改革开放四十年》《习近平改革思想的安徽实践》等重大理论课题研究。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实施以各研究所和《江淮论坛》杂志社为单位的学科建设工程,确立3个重点学科和8个骨干学科,将科研项目、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采纳、人才队伍建设等纳入考核体系,每3年一个周期进行目标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经过两个周期的学科建设,已初步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基本形成能够彰显安徽风格与特色的学科体系,切实提升了我院的学术影响力。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统计,我院学者2017年发表的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位居全国社科院、社科联系统排行榜第8位,综合指数排名第4位。2017、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均为5项,立项数和立项率均位居省内前列。

三是优化应用对策研究学科布局。依托省重点智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整合我院优势学科资源,围绕安徽区域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设立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的七大研究中心,秉承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时效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整合各方面资源,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与省直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一批非编制研究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应用对策研究。其中,文化研究中心和城市研究中心每年推出的《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和《安徽城市发展报告》,已成为研究安徽文化产业和安徽城市发展的权威智库成果。

二、聚焦平台建设,推进智库发展

围绕新型智库建设要求,以地方综合性新型高端智库为目标,重点打造四大智库基础服务平台,着力推动我院新型智库建设发展。

一是以省领导圈定课题为依托,打造智库需求平台。每年结合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上报重点选题,根据省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面向全省公开招标,努力发挥好省委省政府重大问题决策的智囊作用。2018年,省领导共圈定课题24项,圈定数量达到历史新高。

二是以《咨政》和蓝皮书为载体,打造成果转化平台。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为选题,有针对性选择《咨政》稿件来源,加大咨询服务品牌的建设和关注力度,全面提高应用对策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成果转化率。积极做好皮书研创工作,推出了《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安徽城市发展报告》《安徽法治蓝皮书》等系列皮书,积极参与《中部蓝皮书》、《长三角蓝皮书》等区域合作皮书系列,切实推进智库成果转化。

三是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基础,打造成果传播平台。利用我院与安徽日报社签署的理论宣传战略合作协议,将部分智库研究成果以安徽日报专版的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利用我院官方网站“成果介绍”和“学者观点”,推介智库研究成果;利用“江淮智库”微信公众号,拓展智库研究成果传播渠道。

四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打造智库合作平台。与安徽大学、省政府参事室、安徽日报社、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省社科院蚌埠、铜陵、黄山、淮北四个市级分院,为加强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每年举办“安徽文化论坛”等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高端论坛,提升区域发展影响力和区域品牌形象。

三、聚焦机制创新,激发科研活力

以新型智库建设为契机,聚焦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先后制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奖和科研先进集体奖实施办法(试行)》等多个制度性文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科研活力。

一是建立符合新型智库要求的科研组织体制。坚持特色研究中心与现有研究所实行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改革传统的科研组织方式,以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为重点,加强特色中心建设。重点加强区域现代化评价研究中心、社会事业发展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三农问题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文化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城乡统筹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研究中心、区域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等特色中心建设。

二是建立符合新型智库要求的科研激励机制。建立配套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发挥科研经费在智库建设过程中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交办的应急课题予以相应的经费支持。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依据我院制定的《课题立项补贴规定》《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成果精品奖励实施办法》《科研先进个人奖和科研先进集体奖实施办法》等相关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标准,根据相应评价标准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先进个人和科研先进集体分别予以奖励,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建立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的成果评价机制。以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实际贡献度为核心标准,坚持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为主要内容的评价导向,实行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并配套建立智库研究成果考核和奖励办法。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将优秀智库成果纳入现有职称评价体系中,激发科研人员从事智库研究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新型智库发展要求的人才研究梯队。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采取在职学历教育、青年项目等多种形式,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为我院长远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建立特约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制度,选择省内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或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领导作为我院的特约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聘请他们参与课题研究或提供咨询服务。

我们深知,与兄弟院相比,安徽院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和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借鉴吸纳兄弟院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身科研工作水平和智库建设水平,为打造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综合性高端智库而不懈努力。

(本文系安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曾凡银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创新工程论坛上的发言)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