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共襄盛会
边明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实践
时间:2018-10-31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创新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生命和动力源泉,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揭示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创新是其必然要求。为此,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以改善科研环境,通过支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精神,出台政策支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作为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和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不断推动自身改革与创新,于2017年在云南率先实践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的概况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云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省级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所,设立地方史组、民族组、东南亚组,在云南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识别、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我国与周边国家划界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对策性调查研究,为我院民族研究、东南亚研究优势特色学科的确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外交部在全国四个地方布局了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在云南成立了印巴研究室(在历史研究所内)。1980年建院后,先后设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经济学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南亚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和《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图书馆、信息中心等3个科辅单位。2006年,省委、省政府给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加挂了“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牌子;2009年,“云南智库”在我院挂牌成立;2015年9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合署办公),形成“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增设印度所、孟加拉国所、缅甸所、老挝所、泰国所、越南所等6个国别研究所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现共有8个内设机关处室,下属19个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3个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办《云南社会科学》《华夏地理》《南亚东南亚研究》等公开学术刊物;拥有云南面向南亚开放理论与实践、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华传统道德与当代道德建设等3个省级创新团队;先后成立了8个研究中心、18个科研工作室,17个分院所,15个“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基地”。

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省社科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中央寄予云南厚望,云南的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新的实践课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研究和回答,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进行总结和提炼。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社科院调研,要求省社科院“切实发挥好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综合性高端智库的功能,当好全省新型智库建设领头羊,更好地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要求省社科院“要在深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好人才引进、激励等方面受不当或过多的约束的问题,解决好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和经费管理中重物质硬件项目、轻人才价值的问题,解决好行政管理中脱离智库工作需要、不适应智库工作特点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智库资源”。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云南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云办发【2015】19号)明确提出“支持省社科院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同时,《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云南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6年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印发<省级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建议)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云办法【2016】6号000407)明确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云南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责任单位。

在这一背景下,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认真分析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趋势,借鉴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山东社科院等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云南社科院的实际,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经过不断的讨论和酝酿,起草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实施意见》,于2015年11月送审稿上报省委省政府,省委主要领导作了批示。按照省委宣传部要求,经多次与职能部门沟通和多次易稿,2016年8月,在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第二届理事会上,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获准通过。2016年11月29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办通〔2016〕70号)文件,我院正式启动实施创新工程。

三、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本质上是一场体制机制的改革,重在创新、重在构建新机制、搭建新平台、优化科研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出高端人才,出精品成果。我院正式启动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来,着重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制定了《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在职职工考核办法》《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创新团队管理办法(试行)》等13项配套文件,全面创新了科研人员管理、创新团队管理、经费管理、项目管理、成果激励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人才引进和培养等体制机制。2018年,我院积极争取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的支持,进一步推进创新工程的实施,并对涉及科研评价的配套文件进行修订完善,为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一是组建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创新平台。我院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科研,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遵循“年龄老中青、职称高中低、人员范围院内外结合”的原则,组建了18支创新团队(2017年5支,2018年13支),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研究”“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研究”“智库研究”5个重点创新团队。并大力推进创新型学科团队、创新型智库团队、协同创新团队、创新型管理服务团队建设。我院举全院之力认真抓好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特色和优势,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的实践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研究,围绕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重大专题深入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有力推动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设立一批研究项目,整合资源和力量,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推出有价值有影响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服务。

二是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契机,我院积极创造条件网罗国内外精英人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突出地方研究特色、全国知名和具有国际影响的优秀人才。学习借鉴国内外智库的有效运作模式,按照“小机构、大网络、国际化”的运作模式,制定了柔性引进人才制度,通过聘任顾问、名誉院(所)长、特聘研究员、特约研究员、接受挂职锻炼人才等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我院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我院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作,2017年11月,获得云南省首批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牌。同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施“高层次人才访学计划”“青年科研骨干培训计划”“青年管理骨干培养计划”,通过外引内培,形成专职队伍为基础、兼职队伍为主导的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团队。

三是发挥科研考核指挥棒和正向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建立完善了我院科研工作量计分办法和科研成果激励办法,引进了科研成果全过程动态管理系统,做到了科研考核公开、公平、公正,充分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研成果质量大幅提升,特别是在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云南对策、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了我院学术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

四、以科研制度创新为引领,推出高质量成果(2016年至今)

我院围绕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目标,瞄准学术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云南中心工作,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快建立发展具有云南创新实践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开创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我院着力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主办了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参与组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加强与南亚东南亚智库机构合作与交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立项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和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强化科辅支撑,建立中国—南亚东南亚信息数据研究中心,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云南社会科学》《南亚东南亚研究》等刊物质量;坚持开放办院,充分利用《舆情信息》“中宣部信息直报”平台,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效果;加强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积极推进“省院合作”项目,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云南基地”;落实合作共建地方分院(所)工作计划和协议内容,使地方院所工作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取得更好的合作成果。具体成效有:

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稳步推进。2013—2018年,研究院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61项(含委托项目、重大项目子项目)。2017年我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2项。其中马勇研究员《湄公河流域地区民族主义发展态势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201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9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立项数量连续两年在地方社科院中排名前5位,仅次于上海、四川、山东等地方社科院。

全面完成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16年度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与治理实践经验研究”;出版发行了由省委宣传部牵头,我院具体组织实施的“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系列丛书”,向党的十九大献礼。丛书由人民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在全国发行,丛书作为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学习书目和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广大群众学习掌握云南省情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导读物,成为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党员干部学习最新云南省情的指定读本、基本教材。省委书记陈豪同志在省委十届四次全会讲话的总结部分对该套丛书的编撰出版给予肯定。

二是决策咨询成果突出。近年来,我院重视发挥智库功能和作用,优化成果转化渠道,新创了“云南智库要报、专报”和“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要报专报”等成果报送平台。一批智库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有的直接进入了决策。2016年至2018年,我院报送决策咨询报告200余件,其中2017、2018连续两年均有成果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30余件。由我院学者首先提出倡议并联合国内外学界积极推动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我院已成为中宣部、中联部、外交部的研究成果直报点单位。

三是智库影响力稳步提升。近年来,我院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方式,优化研究资源配置,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智库影响力稳步提升。2016年,我院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7年,我院在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中入选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排名第9名,系该排名2014年发布以来我院首次入选前10名。

四是国际交流稳步提升。2016年以来,我院平均每年接待来访外宾近200人次,出访40余批次,来访人士包括缅甸前副总统、泰国前副总理、驻华大使等来自南亚、东南亚、欧美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与著名学者。2018年度我院共获批团组33个,出访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我院国际学术交流团组逐渐形成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欧美高端智库为突破口,逐步向非洲、美洲等国家智库开拓的良好局面。让科研人员走出去,讲好“云南故事”传递“云南声音”是云南省社科院服务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交流,我们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十余个智库机构、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建立了互派访问学者的合作关系。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边明社在全国地方社科院创新工程论坛上的发言)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