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省情数据库
2017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发布
时间:2018-11-01    来源:大众日报·山东政事    作者:魏然     浏览量:
 

4月9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课题组发布2017年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主要数据报告。

  

  调查数据来自山东社会科学院2017年7-11月实施的第三次全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调查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核心,调查总体为全省范围内居住在家庭户内的18周岁以上全体城乡居民,共抽取样本3000个,男女分别占49.8%、50.2%,城乡居民分别占59.9%、40.1%,60 岁及以上人口占20.6%。调查组在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问卷检查和复核、数据录入与清理等各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了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与同事的关系”和“与领导的关系”

  

  受访者中有工作的占53.9%,没有工作的占43.6%,男、女就业比例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城镇中没有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离休或退休(占46.9%),农村中没有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丧失劳动能力(占27.5%)。

  

  有工作的人平均年龄为50.2 岁。在有工作的人中,45 岁以下劳动力占32.9%,45 岁及以上占67.1%,中老年劳动力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于城镇,农村就业者年龄结构老化问题严重。有工作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就业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其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与同事的关系”和“与领导的关系”,然后依次是对工作安全性、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个人能力发挥和劳动强度的满意度,对工资收入和晋升前景的满意度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在城乡、雇佣状况、劳动合同类型、单位所有制性质等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非公经济就业或者临时务工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低,体制内就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组织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占39.2%,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占34.1%,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6.7%。由此反映出我省体制内就业和个体就业的规模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出现比较多的劳动争议是超时加班和劳动报酬不合理,分别占17.9%和13.5%,其次是拖欠工资和工作环境恶劣,分别占8.1%和7.8%,最后是工伤,占4.1%。在遇到过劳动争议时,有34.2%得到了解决,其中争议解决率最高的是工伤,有一半的争议得到解决,然后依次是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劳动报酬不合理和工作环境恶劣。对劳动争议与相关结构变量进行关联度分析发现,城乡、雇佣状况、劳动合同类型和单位所有制性质等变量是出现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

  

  在目前无业、失业或待业者中,平均失业时间为9.5 年。在失业期间领取过失业保险金的仅占7.6%。被访者年龄与失业时长呈正相关,男、女失业时长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求职,帮助最大的前三位依次是: 找朋友或亲戚帮忙、参加用人单位招聘或招考、找职业介绍机构。在创业政策和服务方面,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位依次是: 创业培训与指导、政府支持的优惠金融贷款、政策法律咨询服务。

  

  在农村传统种养殖方面,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农民占66.2%,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的占23.6%,从事渔业/水产养殖的占0.6%,从事饲养业或畜牧业的占2.9%,从事农产品加工或直销的占1.9%。在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业态方面,家庭农场占5.2%,农民合作社占9.3%,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休闲旅游和农村家政服务分别占0.8%、0.5%和1.1%。这表明,全省农业生产仍以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得到一定发展,但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仍较微弱。

  

  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的主体之间年龄差异比较明显,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休闲旅游的被访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7.8 岁、56.3 岁、46.5 岁和41.3 岁。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从事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生产经营。掌握农林果木等种植管理技术的占34.3%,掌握房屋建造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占8.6%,掌握手工纺织、刺绣等手工艺技术的占7.1%,掌握养殖、畜牧专业技术或兽医技术的占4.8%,掌握农产品、食品、服装等加工技术的占4%,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占2.4%。可见,全省农民所掌握的技术仍以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和砖瓦木工等建筑技术为主。对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分析发现,45 岁及以上年龄组有更高比例掌握种植管理技术,45 岁以下年龄组有更高比例掌握电子商务、手工艺和加工技术。因此,对农民的培训,应结合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及所掌握技能,针对农村产业的不同业态和经营模式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

  

  40.8%的受访者对个人收入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

  

  调查显示,受访者人均年收入33008.9元,其中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40348.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21891.2元,城乡收入比为1.84:1;东、中、西部居民年人均收入分别为38141.2 元、34765.9 元和20808.2 元,收入比为1.83:1.67:1。总体收入结构中,主要劳动/职业收入平均为17199.8 元,占52.1%,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经营收入平均为6404.4 元,占19.4%; 包含离退休金/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在内的转移性收入5407.9元,占16.4%; 财产性收入(房屋、土地、车辆等租赁收入、股票/债券/基金收益、利息等) 1439.3 元,占4.4%; 其他收入(家庭成员供养、亲友资助及兼职收入等) 2557.5 元,占7.7%。

  

  从城乡收入结构来看,城乡居民人均劳动/职业收入分别为20807.3元和11753.7 元,分别占其个人总收入的51.6%和53.7%; 城乡居民人均经营收入分别为7049 元和5423.1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17.5%和24.8%,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高7.3 个百分点; 城乡人均转移性收入分别为7882.9元和1650.2 元,分别占19.5%和7.5%; 人均财产性收入城乡分别为2012.5元和567.7 元,占比分别为5.0%和2.6%,财产性收入处于较低水平; 其他收入城乡分别为2032.9 元和1533.5 元,分别占6.4%和11.4%。

  

  40.8%的受访者对个人收入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共占27.9%; 认为同自己的同事或亲朋相比,自己的收入属于“很公平”和“比较公平”的共占42%,认为“不太公平”和“很不公平”的仅占22.8%。城镇居民对个人收入满意度和公平性评分均略高于农村居民。

  

  对于当前社会收入分配情况,6.9%的受访者认为“非常公平”,56.5%的人认为“基本公平”,认为“不太公平”的占28.4%,认为“非常不公平”占8.2%。农村居民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度评价略高于城镇居民。

  


  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住房是近年来城乡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部分。医疗保健消费方面,2016 年全省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户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分别为5194.6元和4812.2 元,分别占比9.7%和15.7%,农村居民高于城市居民6 个百分点。从医疗占比可见,医疗保障水平依旧是目前最为间接影响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一个大问题。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方面,2016 年山东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599.9 元,占总支出的10.3%,城乡占比差别不大,分别为9.8%和11.9%。住房消费方面,2016 年城乡居民在居住方面户均开支4659.6元,其中城市居民6305.4元,农村居民2187.0 元,城市高于农村近3 倍。旅游类消费是城乡分野比较大的支出项目,城乡分别占比3.8%和0.8%。可见,当城市已经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迈进时,农村还停留在生存型消费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的“人情往来”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较大,约占10.5%,户均4678.4 元,农村高于城市1.2 个百分点。

 


  

  为进“重点学校”,36.2%的家长找过熟人帮忙、在学区买房或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考试

  

  调查显示,城镇儿童入园比例为97.7%,农村为94.9%,其中,入“公办”园和入“民办”园的比例均为48.1%,另有3.7%上的是集体办或合办幼儿园。

  

  “公办”园月均收费为486.2 元,其中城镇平均为571.1元/月,农村为354.5 元/月,感到收费偏高或太高的占总体的24.1%;“民办”园月均收费为584.9 元,其中城镇为607.9 元/月,农村为461.7 元/月,认为收费过高的占34.3%,均高于“公办”园。同时,对托管时间、教学设施、饮食条件、安全情况等服务质量的评价,“公办”园也高于“民办”园。

  

  为了让子女入“公办”园,城镇家长中有9.9%曾找过熟人帮忙,3.3%交过额外费用,5.3%曾在“公办”园所在片区买房,1.5%为此迁过户口。农村地区比例稍低,但也有8.7%的父母为子女入“公办”园而采取过以上策略。可见,公办幼儿园普遍收费较低廉,服务水准较一致,群众满意度也较高,但因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全部需求,从而导致“入园难”。

  

  为进入“重点学校”,10.7%的家长找过熟人帮忙,2 .8%交过额外费用,8.6%曾在学区买房,2.3%迁过户口,还有10.8%曾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考试,共计占“重点学校”学生家长的36.2%。“择校”问题仍难以通过强制性划片措施予以消除。调查也显示,“重点小学”与“非重点小学”在素质教育、课业负担、教师素质、收费管理和校园安全方面的确存在差异,“重点小学”的“软实力”确实强于“非重点小学”。所以,解决“择校”问题还需着力辅助那些基础弱底子薄的学校,进一步均衡“软件”教育资源。

  

  调查显示,44.3%的受访家长认可民办教育,其中鲁西地区的认可度最高,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民办中学并不比公立中学差。有43.5%的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不错的选择。

  

  招考制度、大学收费、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服务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认为高校招考制度能保障学生入学机会公平的占69.7%,鲁中和鲁东地区比鲁西地区的居民更加信赖招考制度的公平性。感到大学收费比较合理,不会加重家庭负担的有56.1%,鲁西地区的比例较低,只占48.6%。53.4%的受访者表示目前大学专业和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可见,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居民持肯定态度居多,但在规范招考制度、收费标准审定、课程设置合理化和促进学生就业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山东留守儿童数量以鲁西地区居多,随迁子女数量以鲁东地区居多。留守儿童教育需求重在生活关爱、课后服务与家庭教育帮辅。在留守儿童家长中有20.3%表示原居住地为其子女提供寄宿或托管服务,10.9%表示有心理辅导服务,23.3%有生活帮辅服务,19.6%有儿童人身安全监测服务,26.1%有家庭监护监督指导服务,32.2%为孩子提供定期体检服务,12.4%提供助学金或其他补助,21.4%有定期家访。从比例来看,不了解或未享受过各项留守儿童帮辅服务的家庭依然较多。

  

  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重在入学公平与环境融入。调查发现,13.3%的受访随迁子女家长在迁入地办理子女入学时遇到过政策阻碍,另有13.3%遇到过校方不接收外地学生的情况,18.7%感到就学手续办理程序过于复杂,18%缴纳过借读费,4.7%的子女只能被安排在条件较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10.8%的孩子不适应新学习环境,3.5%的子女有过无法参加当地中、高考的经历。


  对“医疗报销比例”和“异地就医结算手续”满意度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受访者前往最近的大型公立综合医院平均需要0.5 小时,其中,农村居民平均花费0.6 小时,略高于城镇居民的0.4 小时。在上次就医时,对其造成困扰最严重的前三项依次是“除去报销的自费费用”(32%)、“挂号或就诊排队时间太长”(31.7%) 和“检查项目多且费用高”(20.3%),“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遇到身体不舒服而非急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比最高,达到39.1%。其次依次为“县级公立综合医院”(19.3%)和“乡镇卫生院”(17.6%)。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高一等级的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居民就医意愿梯度中的备用选择。这反映居民在非大病急病情况下,首要以便捷性为主选择医疗机构。但遇到大病急病时,差距不大的报销比例和差异巨大的医疗技术水平,居民更愿去大型医院就诊。

  

  在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受访者认为亟需的前五项服务依次是“老年人健康管理”(17.7%)、“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及保健”(15.4%)、“居民健康档案建立”(13.4%)、“基本药物销售及常见病诊疗”(10.6%) 和“健康教育”(10.1%)。对于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居民最需要的几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又增加了“疑难杂症诊疗及转诊服务”和“基础康复服务”。这反映出我省居民对不同层级的基层医疗机构有差异化的功能需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不同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对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医院的检查设备和医疗环境”、“本地就医结算时的手续”“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态度”。对“医疗报销比例”和“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缴费档次和享受待遇都较低

  

  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0.4%的受访者参加了社会医疗保险,14.2%参加了失业保险,16.3%参加了工伤保险,11.1%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或住房补贴。

  

  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具普适性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尽管分城乡看,参加这两类社会保险的比例差异不大,前者的比例城、乡介于87%-88%之间,后者的比例城、乡介于89%-91%之间,但从被访者的雇佣状况、工作单位类型和单位所有制性质看,无固定雇佣关系的零工、散工、自雇职业者、民营单位就业者,其没有参加这两类保险的比例相对较高。

  


  当前三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存,不同的制度在筹资、标准和给付方面均有不同的规定,造成了养老待遇享受水平的巨大差距,也影响了不同群体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在满意度评价“一般”水平以上的较高满意度评价者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受访者人数比例达79%,显著高于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62.3%和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68.1%。在满意度评价“一般”水平以下的较低满意度评价者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受访者人数比例(19.7%),显著低于参加职工养老保险(37%)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例(30.3%)。

  

  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满意度高得多。对养老保障政策持“一般”态度的城、乡居民的比例差不多,均在23%-24%之间,但城市居民中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合计占73.1%,乡村占67.5%。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评价为“一般”的城乡居民比例差不多,介于24%-26%之间。但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合计,城市占62.2%,乡村占66%。表示“很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合计,城市占1.3%,农村占9.9%。

  

  在参加的险种方面,63.2%的人参加的是水平相对较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6.2%的人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8.1%的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受访者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的占6.4%,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占27.4%,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占66.2%。参加两类社会保险的比例大致相当。

  

  参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的受访者,缴费的档次和享受的待遇都较低。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受访者缴纳的12个保费档次中,以300元和500元这两个档次的居多,分别占65.9%和12.6%,缴纳2000 元及以上档次的均达不到1%。由于100 元缴费档次规定只适用于重度残疾等缴费困难群体的选择,所以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以选择最低档次的居多。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大多数选择的是本地缴费标准中的最低档次。

  

  15.5%的村(居)集体组织对受访者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费用进行了补助,但补助的数额较少,以100元、200元和300元居多。经检验,接受村(居)集体组织养老保险缴费补助的居民,对政府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未接受的居民,但补助金额的多少并不会显著影响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东、中、西地区参加城乡低保的人数分别占2%、1.6%和5.2%,西部地区享受低保的人口数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城乡居民参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数占比相同,均为2.1%。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政府在确定低保或扶贫对象时是相对公平的。有49.4%的人认为“比较公平”和“非常公平”,28. 8%的人认为是“一般”情况,21.8%的人认为“非常不公平”和“不太公平”。

  

  公众对社会安全的各个方面总体评价较高


  调查显示,城镇居民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排第一位的是“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8.9%),农村居民排在第一位的是“增加送戏送电影进社区”(19.2%)。城镇居民排第二位的需求是“新建广场”(15.1%),农村居民选择了“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3.2%)。排第三位的,城乡居民都选择了“增加专门健身场地”,说明对健康的重视已是全社会共识,不分城乡。

  

  受访居民亟需的前三项公共基础设施依次是自来水净化(11.5%)、集中供暖(9.6%) 和道路建设(8.8%)。其中城镇居民亟需的前三项基础设施依次是自来水净化、养老服务设施和集中供暖,农村居民亟需的前三项基础设施依次是集中供暖、自来水净化和道路建设。

  


  受访者认为所在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空气污染(37.9),其次是水污染(20.7%)。认为目前最需要政府提供的环境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是“安全饮水”(22%),其次是“垃圾处理”(20.9%)。城镇和农村的需求存在差异。

  

  除需求最高的“安全饮水”之外,城镇排在第二位是“垃圾处理”(18.7%),农村排第二位的是“污水处理”(21.6%)。相对于城镇较高的污水处理率,大多数农村没有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率仍很低,亟需探索适合农村的污水处理方式,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调查显示,公众对社会安全的各个方面的总体评价较高。其中,评价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人身安全(4.09分)、家庭财产安全(4分)和劳动生产安全(3.95分),评价相对较低的后三位是食品安全(3.67 分)、环境安全(3.79分)和个人隐私安全(3.81分)。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当前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居第一位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9.8%),居第二位的是“养老保障问题”(18.1%),第三位是“物价上涨问题”(12.2%),居第四位的是就业失业问题(9.2%),居第五位的是收入差距过大问题(7.4%)。

  

  对比群众对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城乡居民对提供义务教育满意度最高,满分4分,该项均值为3.32 分。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位置相对靠后的是扩大就业增加就业机会、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