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文库名家
毕生致力于海洋经济研究的人
——怀念恩师蒋铁民研究员
时间:2018-10-30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4月30日第38期     作者:孙吉亭     浏览量:
 

    编者按:古往今来,名家名著历来是科学繁荣、社会兴盛的重要标志。培育名家、多出名著,无疑是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重要任务。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30多年来,一批优秀科研人员潜心治学、穷经皓首,出版了一批学术名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具有长远历史价值的宝贵财富。本着尊重名家、传承学术,进一步促进学术繁荣和加强智库建设的要旨,山东社科院组织出版了《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首批《文库》(15部)已于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进一步释放这些名著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功能,特开设“《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作者专访”,对“文库”作者进行学术访谈,以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体会得以广泛传播。


发言中的蒋铁民研究员

时间永远定格在2013年1月23日。这一天,我国著名海洋经济学家,我的恩师蒋铁民研究员走了,享年82岁。蒋老师是我大学时期《渔业经济学》的授课老师,我工作后不久他又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2015年更名为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海经院)并担任副所长。我幸运地再沐师恩,鱼渔双收。逝者长已矣,存者永铭记。难忘恩师谆谆教诲,无私帮助悉心指导;常忆恩师心系海洋,严谨治学勤于探索;追思恩师仁慈风范,良师益友奉献情怀……每念及恩师种种,便不觉触动心弦,潸然泪下。

  一、把握时代,创新理论

蒋老师是我国第一代海洋经济研究者之一,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高校教学和海洋经济研究之中。他潜心研究,善于思考,努力创建并推动了海洋经济新学科的发展,在渔业经济、海岸带开发、环渤海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贡献了学术智慧,取得了丰硕成果。

早在1982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海洋经济研究》那本论文集中,蒋老师就对海洋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与那个时代的其他海洋经济学家一道,共同开拓了海洋经济研究的新领域,为我国海洋经济的纵深研究奠定了基础。蒋老师在这本书中撰写的内容,成为那个时代我们这些海洋经济初学者的入门秘籍。蒋老师1986年调入海经院后,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版专著6部。

蒋老师主编的《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199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它是我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可称为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奠基之作,为我国现代海洋区域开发提供了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该著作分别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并收录在“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第一批)中。该书出版正值我国海洋大开发、海洋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在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地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向大海要空间、要资源的意识开始形成,沿海地区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海洋发展战略。例如,山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辽宁提出建设“海上辽宁”,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等等。但是海水又是流动的,一体的,无法分割的,因此急需在理论上对海洋的区域性开发进行指导。该著作首次提出了我国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型。在收集整理国内外文献和实际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比较与分析,提出我国海洋经济开发战略和区域开发规划的设想,对实施海洋区域开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991年蒋老师著的《渤海开发与保护》问世,该书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在海洋大开发的背景下,资源与环境问题开始引起重视。特别是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其生态环境更为脆弱。而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前车之鉴,日本的濑户内海就是典型的例子。濑户内海经历了严重污染,然后投入巨资进行治理的过程。因此,蒋老师以环渤海区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区域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特别对环渤海渔业资源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治理,以及防御和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该书中所提出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加强管理、共同保护”的目标和措施,不仅对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其他海域和地区的开发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这本书开始,蒋老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一直追踪研究渤海的问题,并撰写出多部专著。

世纪交替之际,监测发现渤海沿岸海域污染十分严重,污染范围逐年扩大,局部海域功能加速退化,资源锐减,海洋“荒漠”化日益严峻,渤海的发展战略模式和开发方式必须做出一番严肃认真的考量。蒋老师在2000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中,对渤海的历史和现状做了全面透彻的分析,总结了影响渤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当时渤海面临的严峻形势,而且从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提出了整治渤海、促进渤海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同时对环渤海区域管理的组织架构、组织模式、政策法规制定、资金投入等问题都做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应进一步确立在国家层面上渤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

进入21世纪后,渤黄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产业结构问题、资源供给矛盾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问题日益凸显,蒋老师在2003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一书中,以渤黄海区域的海洋活动为对象,就海洋区域的形成与特点,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的主要任务,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的对象,渤黄海区域海洋管理原则及管理体制,渤黄海区域海洋资源管理,渤黄海区域海洋环境问题,海洋环境管理的目标及原则,海洋倾废管理法律制度,海洋倾废管理的主要内容等做了深入阐述和研究,探索了区域海洋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总结了20余年来海洋区域的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其他海区以及海湾、河口和海岸带的管理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经验。

环渤海地区沿岸有13个大城市,人口约3000万人,工矿企业数十万家,如果采取发展循环的生态环境型经济,使资源利用率提高,废物再次利用,废水污水大大减少,这将使渤海环境质量大为改善,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在2005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渤海环境经济研究》一书中,蒋老师以渤海环境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用经济方法剖析和探索渤海环境问题,试图寻找用经济方法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该书在理论上阐明了海洋环境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以及海洋环境的基本原理;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渤海海洋环境的相关因素,改革渤海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和管理方法;确立渤海经济优化方案和环境调控机制,提出渤海环境经济的预警系统设想。该书理论上不仅丰富了海洋经济内容,而且为环境经济填补了空白,对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和渤海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蒋老师先后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的有《试论青岛海洋科技城向海洋科技产业城转变的战略》(1999);《浙江“海洋经济大省”发展战略的探讨》(1999);《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管理、共同保护——对渤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2000);《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展望》(2001);《环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选择与对策》(2002);《正确处理海洋环境与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6);《“引渤济锡”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2008),等等。

蒋老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一生兼任过很多社会职务,也获得过多种荣誉称号。他曾任青岛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推荐为省政府参事室参事。他还曾先后担任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会理事、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理事、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顾问等职务。2007年2月,75岁的蒋老师光荣退休。

  二、锐意进取,退而不休

蒋老师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一直笔耕不辍,不断地思索着我国海洋经济研究领域的新问题。即使年事已高,他也没有停止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科学调研。从2007年开始,蒋老师围绕国家908项目的任务,对东海海洋经济、黄海海洋经济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研究。2008年之后,针对一些周边国家觊觎我海洋国土、侵占我海洋资源的情况,蒋老师相继开展并完成了《维护黄海海洋权益的政治、法理环境》《东海维权的理论和实践》等课题。在专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的同时,退休后蒋老师依然关心着海经院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明理重义,海纳百川,多次向我(时任所长)和班子其他成员提出合理化建议。蒋老师平和易近,誉满杏坛,只要海经院举办学术活动,蒋老师都赶来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大家分享他的学术思想与观点,用实际行动营造和维护着严谨求是、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蒋老师无比激动,在2012年11月19日(我当时已由省政府公派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学)给我的来信中兴奋地写道:“吉亭:你好,近日工作忙否?澳洲快临夏季,听说澳洲南部有洪水发生,未知有影响否?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国内十八大刚开过,确有一种新思路,新祈盼,新希望的到来,我想研究所也要有一个新气象,新规划的更新。太平洋学会今年的海岛会议23日在珠海召开,规模大了,参加单位有海洋局三个司局主办,还请上海社科院的专家和各地涉海部门约一百人,除海岛问题外,有钓鱼岛专题,因为你在澳洲,无法来会。我帮他们编辑论文集和会议纪要工作,约月底返青。我希望我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组织有新内涵的讨论会或国际论坛,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建设一个海洋强国,其意义十分深远!你说对吗?”这一席话不仅有对晚辈的关怀,更有对海经院发展的殷切期望和对海洋领域深入研究的不断探求。

从那以后蒋老师便开始思索海经院科研工作如何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2012年12月8日,蒋老师又给我来信提出了具体建议:“吉亭:你好,近日青岛进入零度以下的‘大雪’季节。我在上月去珠海开会是南国的秋季,近日又在北国天津开会已是寒风削骨,虽然南北两重天,却都讨论着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的计划。明年要把发展海洋经济列入议事中,由此我想到我所如何抓住机遇,扩大视野,打开新局面。1.让青年们思想活跃起来,打破一些传统模式和方法,去立题,去合作。2.海洋强国战略已引起重视,各地都要做好规划,我想你可利用自己的优势,是否做一个比较研究或合作研究。3.海洋经济研究不能孤立研究经济,要把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正如十八大提出要‘五个结合’,各地都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撑点,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教训。我前几年写过《海洋环境经济》一书,我希望所里年轻人扩大自己的研究领域,思路不断创新。最近,我在珠海“海岛论坛”后为北海分局起草海岛论坛会议纪要,和给海洋局海岛司的《政策建议书》,我自己也学到不少东西。”

2012年12月20日,蒋老师给我写信进一步强调:“我认为目前海洋经济研究的重点,一是放在维护权益上,二是放在海岛经济上,三是把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问题结合研究。现在,地方制定规划也需扩大领域往深度发展,以往的孤立研究经济已不太受欢迎了。我可以在适当时间,把最近一些学术动态、经济问题和个人研究心得与大家交流,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选题过程中做点指导工作。如果我落实了明年在南海课题的经费,我请几位所内年轻人一起来完成合作课题。以上几点想法未知是否妥当?今附上我写的海岛保护与开发的建议,供你参考。”

从信中可以看出,蒋老师已把2013年的研究内容作了详细的思考和计划,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新年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春天就要来了,蒋老师踌躇满志,要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大展宏图,继续为海洋经济研究奉献余热。

2012年12月23日,我在莫纳什大学收到了蒋老师给我发来的圣诞祝福:“祝圣诞节快乐!蒋铁民圣诞前夜12/23”。没有料到,这封信竟成永诀。

2013年1月23日,噩耗传来,恩师突然离世,留下了未竟的事业,和学生们无尽的思念……

 三、提携后辈,宽厚待人

关爱年轻人是海经院历届老领导的传统,我本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过他们的悉心指教。受前辈们的影响,我也不遗余力栽培年轻人。蒋老师多次主动对我说他可以帮助培养青年科研人员。每当同我谈起这些年轻人时,蒋老师都如数家珍,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当时几乎所有的年轻同志都得到过蒋老师的倾心指点。蒋老师的大部分课题都会把海经院的年轻人吸纳进去,认真指导,既逐字逐句地为年轻同志修改文章,又帮助他们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研究资料中厘清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把扎扎实实做学问的精神和老老实实做人的道理教给了他们。谈起蒋老师来,大家都思绪万千,满怀感激之情,记忆的闸门纷纷打开。

忆治学——

谭晓岚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刚到所里的时候,蒋教授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他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做科研要先静下心来,海洋经济是一门新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先要从面上系统了解,逐渐落脚到点上深入突破。”

赵玉杰深情地回忆说:“蒋老师非常有耐心地带领、指导我们做项目做课题。他还经常到我们办公室,就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与我们年轻人讨论,帮助我们分析当时的海洋经济发展动态。”

王圣说起蒋老师来,更为动情:“记得我第一次申报课题的时候,申请书的题目、格式、内容、用语规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蒋老师仔细看过之后,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大到选题方向,小到词语用法,都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思路和建议,这种认真的态度,让我体会到对待工作绝不能怠慢。此外,蒋老师还建议院里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实地调研,以帮助我们尽快成长。”

孟庆武回忆道:“蒋老师在我参加工作之初,亲自将著作以及有关海洋经济方面的藏书借给我学习,并讲解对海洋经济的体会和热爱,在科研方向和选题上对我进行了指引。还吸纳我参加到他自己的课题研究之中,资助我外出调研,帮助我修改课题初稿。”

“当我在寻找海洋经济研究与海洋文化研究的结合点遇到迷茫时,是蒋老师及时地帮我分析了两者的有机联系,找到切入点。”王苧萱如是说。

忆学识——

邵文慧非常钦佩蒋老师的才学:“还记得请他老人家在会议室指导我们课题的开题时,他思路完整清晰,重点明确,立意新颖,几句话就将整个课题的大纲列明,在座的专家和课题组的年轻同志都无不佩服,都感叹蒋老师比年轻人的思维还要敏捷。”

忆师德——

王圣说:“在我的印象中,蒋铁民老师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对于年轻同志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记得刚入院那会儿,我们年轻同志对于社科院的工作和研究都处于一种较为浮躁的状态中,蒋老师就经常和我们聊天,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跟我们分享,久而久之,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都愿意向蒋老师请教,很多年轻同志都是在蒋老师的帮助之下度过了工作之初的彷徨期。”

王苧萱道:“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心怀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我。”

蒋老师不仅善待同事,更是将关怀透彻到他们的家人之中,泽被所及莫不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仅正式职工广受他的关心照顾,就连临时工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当年海经院传达室临时工的孩子到了上小学年龄,由于户口限制无法报名,蒋老师听闻此事后,多方奔走,鼓呼恳求,终于为孩子解决了上学的问题。

蒋老师还是个颇有生活情趣的人,他有一副金嗓子,唱起歌来高吭动听。蒋老师英文也很好,可以直接阅读英文文献。蒋老师谦恭厚德,风范尽显。恩师八十寿辰时,我去拜见他,他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没想到当晚蒋老师又专门写信来再次表达谢意:“吉亭:你好!我很高兴你送给我那么好的鲜花和祝福,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蒋老师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秉承老一辈知识分子优良传统,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情注大海爱所爱院,他言传身教博学善诱。他为海经院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孙吉亭) 

 

蒋铁民简介

蒋铁民,研究员,1931年生于上海市。1953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经济系。1953年至1986年在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任教。1986年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任教期间,先后讲授过政治经济学、工业企业管理、渔业经济、海洋经济等课程。1979年,他合作编写了《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并在《东岳论丛》上发表《渔业经济良性循环》一文,为当时我国水产领域以捕为主转为“以养为主,捕养结合”战略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调入海经院后,在海洋区域经济开发、黄渤海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专著《中国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蒋铁民同志为海洋经济学科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曾先后担任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会理事、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理事、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青岛市经济研究中心顾问等职务,曾任青岛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8年被推荐为省政府参事室参事,2007年2月光荣退休。2013年1月去世。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