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  视频 |  领导关怀 |  寄语感言 |  共襄盛会 |  芳华绽放 |  岁月如歌 |  创新工程 |  智库建设 |  智库联盟 |  高层论坛 |  高端访谈 |  文库名家 |  三类人才 |  朝花夕拾 |  春华秋实 |  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薪火承续 四秩芳华朝花夕拾
卢新德: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刻苦钻研献计献策
——我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30多年的回顾与感想
时间:2018-11-01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1月15日 第55期     作者:卢新德     浏览量:
 

 


 

1980年,我参加全国招考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统一考试,被录取到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30多年来,我坚持“一心一意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献计献策”的宗旨,遵循“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原则,潜心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在庆祝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40周年之际,回想自己走过的路,颇多感悟。

卢新德.jpg

一、努力学习,苦练基本功

基本理论是搞好经济研究的必备基础。我没有受过系统的学历训练,理论基础差。为弥补这一不足,我坚持每天学习《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每天坚持学习三个小时。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精读重点章节,力争背熟一些精句。用四年多的时间,基本掌握了《资本论》的理论框架。

调查研究是搞好经济研究的重要前提。为了掌握调查研究基本功,我和所里的年轻同志跟随老所长到山东各地市及有关部门调查研究,了解省情,熟悉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研究写作是搞好经济研究的基本保证。我坚持常写常练,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资料,不失时机撰写理论文章和研究报告,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1981年前后,全国各地都在通过压缩重工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对潍坊、淄博、济南等城市的调查,我认为,重工业的规模应该压缩,但压缩要适度,重点是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据此,我写了一篇论文《谈谈重工业服务方向的调整问题》。该文在《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发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1982年第10期全文转载,并荣获山东省首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3年前后,我国出现了两大高潮,一是工业推行经济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出。我和所里部分同志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经济责任制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有:《实行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东岳论丛》1982年第2期;《关于工业经济责任制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1983年第5期;《加强计划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制》,《东岳论丛》1983年第5期;《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普及经营管理知识。我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乡镇企业经营须知》一书,1985年7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的山东省乡镇企业局(后改为“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并专门印发《通知》,指出:“该书是乡镇企业的必备书籍,是乡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要求各地、市、县乡镇企业局和乡镇企业组织订阅。”该书荣获山东社会科学院“六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奖。

1985年,我考入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主攻“《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1988年7月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取经济学硕士学位。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我写出两本专著:《经济新思维——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论》,1988年5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商品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1989年5月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据此,我在学习期间(1987年12月)被评为副研究员。

二、创办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心研究韩国经济

为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1988年,我院创办对外经济研究所(也称韩国经济研究所),我任所长。建所初期,我带领全所同志集中精力研究韩国经济和中国(山东)与韩国的经济技术合作问题。1989年初我设计了《韩国与山东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被批准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1990年5月完成研究报告并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报告“比较系统地对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一个国家和一个省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在国内尚属首例,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导向性、科学性、实用性之特点,是集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开拓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研究报告由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荣获山东社会科学院1988-1990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1年,我又设计了《韩国经济国际化与经济腾飞》的研究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研究,完成写作任务后,时事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该书在阐述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基础上,紧紧围绕韩国经济国际化这个中心,引用丰富的事实资料,论证了韩国的商品国际化、资本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技术开发国际化、企业经营国际化、产业结构国际化、文化教育国际化等问题,揭示了经济国际化的一般规律,找出了可供学习借鉴的精华,设计了中国和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方案。

在研究写作《韩国与山东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和《韩国经济国际化与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我还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和研究报告。代表作主要是:《韩国的外债结构及其启示》,《世界经济》1990年第12期,获山东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韩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向及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1年第9期,获山东省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韩国实施“科技立国”战略的新动向及启示》,《世界经济》1993年第1期,获山东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韩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第7期,获山东省第1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为山东制定和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1992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的战略方针。为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外经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决定拓宽研究领域,由专门研究韩国经济扩大到全面研究开放型经济。

(一)企业经营国际化研究

1993年12月,我的专著《科技进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了良好社会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谷源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教授、江苏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程极明教授等分别为该书撰写书评,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亚太》等权威刊物发表。该书1994年12月荣获山东省优秀图书一等奖,同时获山东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研究写作《科技进步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我还发表了一批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主要有:《山东省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的研究报告》(山东省软科学课题最终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进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企业技术进步》1992年第10期,1993年8月获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山东省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2年第188期;《简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造和跨国经营》,《经济科学》1994年第2期。

(二)经济国际化研究

1997年9月26日,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指示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山东经济国际化问题”。我们加班突击写出《明确内涵,创造条件,制定和实施山东经济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报告,10月5日上报省委,得到了省委的肯定。10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提出“全面组织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按照省委意图,我们筹备召开了“山东省经济国际化问题研讨会”,会后,出版了《经济国际化理论与实践》一书。

1999年7月,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研究写作《山东省21世纪前1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草案)》,我参加了《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草案)》的研究工作,是主要执笔人。

2000年初,我和王爱华共同设计了《中国加入WTO与山东经济国际化研究》课题,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作了肯定性批示,要求尽快完成,我们于2000年10月写出一部30万字的专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研究写作本书过程中,我起草的《中国加入WTO对山东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21世纪初山东服务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研究报告获省长李春亭批示:“新德同志的研究报告有重要借鉴作用。望批转各有关单位(计、经、外等)研究采纳,并进一步提出意见。”该文在《当代亚太》2000年第10期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全文转载。2001年11月,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在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1993年初,我设计了《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研究》课题,被评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课题于1994年9月完成,系列研究报告于1994年9月18日通过省级鉴定。其主要内容多数公开发表,例如:《中国经济第三次腾飞的“龙头”战略》,《财经论坛》1994年第4期;《环渤海地区应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次腾飞的“龙头”》,《经济论坛》1995年第1期;《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金三角”》,(日本)《黄渤海经济圈与日本》1995年8月。

1994年秋,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王洛林、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主持编写《环渤海经济圈大型系列丛书》,我们承担了“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卷)”研究写作。经过课题组同志共同的积极努力,与1996年3月18日完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在完成上述课题的基础上,我又写出一份研究报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管理世界》1997年第5期发表。该文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生态环境的现状,揭示了环渤海经济圈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设计并论证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策略。1998年12月,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环渤海经济圈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必须研究世界经济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和特点。因此,我注重东北亚经济和世界经济关系的研究,发表了一批有创新性观点的成果。主要有:《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吉林财贸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把山东省建设成东北亚地区“巨龙”的战略设想》,《山东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1年第6期;《简论儒学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6年第1期;《今后十五年东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世界经济》1996年第5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对我国的影响》,《发展论坛》1998年第3期;《东亚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模式》,《东北亚研究》1999年第1期;《未来十五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展望》,《当代亚太》1996年第6期;《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当代亚太》1998年第1期;《论全球绿色浪潮与我国绿色产品的出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第2期;《中国加入WTO对山东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山东经济》2000年第3期;《论全球绿色浪潮对山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山东经济》2001年第2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与意识形态》,专著,漓江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五、在信息化和信息安全研究领域不懈探索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传播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两股潮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决心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实践需要,研究信息传播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国际化问题。我以《信息传播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为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年5月批准立项,2001年10月定稿并交付鉴定,2001年11月26日通过鉴定结项(鉴定等级为优秀)。本书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该书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谷源洋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王胜今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张琏瑰教授等撰写书评,在《当代亚太》《东北亚论坛》《理论前沿》等CSSCI期刊发表。国家社科规划办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发布与成果展示”栏目作专题评介。2004年5月该专著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10月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信息化研究专著;2016年被收入“当代齐鲁文库之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

信息传播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激烈的信息挑战。关于信息安全战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印度、俄罗斯等国都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发表了一些高水平成果。我国对信息安全研究也已起步。这种形势促使我研究信息战和信息安全问题。2004年春,我设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新思路》,获准立项后写出长篇研究报告,2006年2月通过国家鉴定,鉴定等级为优秀。2006年4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信息安全战略的新思路”课题结项》为题目,进行了长篇报道和评介。2007年5月,本研究成果以专著形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刘昌黎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撰写了书评,给予了很高评价。

2008年5月该专著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收入“当代齐鲁文库之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库”。

六、搞好经济学研究需要处理好的主要关系

(一)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

用简单的话说,就是首先做好人,然后做好学问。我体会,做好人主要应把握四点: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第二,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办事。第三,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自己。第四,遵守职业(科研)道德。

(二)科研和名权利的关系

我体会到,只要甘守寂寞、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多出精品,自然会名利双收。如果反过来,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出不了好成果,既得不到名,也得不到利。

(三)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数量和质量是辩证的统一的。我们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争取出尽可能多的高质量成果。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还表现为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搞科研和经济建设一样,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速度,高质量的速度越快越好。我几乎每年都主持省级以上课题,都提前完成任务,从不拖延,从中受益多多。

(四)个人创新和集体攻关的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经济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子系统中的每个课题,甚至每个课题中的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课题、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一个人就能搞好,这就需要个人承担,靠个人创新完成;有些课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仅靠某个人的努力不能完成,需要集体攻关。在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大量课题有跨学科性质,需要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研究,需要组织坚强有力的课题组集体攻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我决心在新时代继续发挥余热,为我国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卢新德学术简介

卢新德,1980年考入山东社会科学院,1986年评聘为副研究员,1993年评聘为研究员,曾担任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23项,出版发表专著、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科研成果290多项,其中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优秀图书一等奖1项,还获得其他优秀成果奖30多项。在经济国际化、环渤海经济圈、信息经济研究等领域有较大突破,对韩国经济有开创性研究。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专家(是唯一的一位社会科学专家)。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经济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对外经济学会会长等职务。2008年退休。2010年获山东省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山东省老教授新贡献奖。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