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关注 |  聚焦 |  论坛 |  致辞 |  贺信 |  研讨 |  历程 |  返回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致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宋镇豪开幕式致辞
时间:2017-11-03     浏览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前夕,我们大家聚集在美丽的泉城,共同参加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出席这次论坛的,有省市各级领导,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和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来自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古文字学界代表,也有其他领域的工作者;既有老一辈资深学者,也有工作在科研、教育第一线的知名人士和许多后起之秀,还有海内外的朋友,可以说这次论坛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代表中国先秦史学会,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欢迎!

东夷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1921年,我们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就写下了著名的文章《夷夏东西说》,指出中华早期文明是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并进。这两大文明在中华大地地理的形势有哪些区分,山东史前大致有两个东西不同的系统,这两个系统因对峙而争斗,因争斗而碰撞,因碰撞而融合,因融合而文化进展。我的朋友易华先生前几年也写了一个《夷夏先后说》,他是在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之后发表的,他提出夷夏不仅有东西之分,而且有先后之别。夷为东亚土著,创造了东亚农耕文化,夏人西来,传播了汉族的历史就是夷夏结合的历史,夷夏转换是东亚上古史上的关键。这个说法有待于探讨。但是也正如李先生说过的,中国的历史只有把它放在全体人类历史的背景下看它的光明,才更显得鲜明,把它关在一个老房子里头孤芳自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广义的“东夷”这个名字,实际上最早见于甲骨文,我们在两片甲骨文上就找到了“东夷”这个名字。广义的东夷,主要是指黄河下游、泰山地区为中心,包括山东、辽东半岛、苏皖北部和豫东地区,其中山东考古文化系列,到公元前6400年的后李文化这个阶段,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到山东龙山文化,最后到岳石文化,它以东北地区红山文化和下层文化,以及长江下游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到马家浜文化,对标史前南北条形带的土著文明的灿烂光辉。中华早期文明正是由东部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组成,山东是东夷文明的核心地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不待言。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夷夏学的历史由东亚文化由来的这样一个命题。

北大年教授曾经指出过,长江下游这个地段,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阻断了东夷文明的发展步伐,否则的话,我国最初的王朝应该由东夷来建立。《史记·秦本纪》中曾经说过,秦之先为嬴姓。上世纪80年代,有不少学者主张,秦人来源于山东。史说实际上来源于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100年,在今天看起来已经成为主流的学说,我们的著名教授王教授曾经总结了嬴秦始源于东方的文件记载,一是说秦人有神话传说,其中包括了许多东方古老的图腾痕迹。二是秦族少昊为东方部落神,少昊在山东泰安和曲阜。三是秦为嬴姓,大多数都在东方。四是秦的研究丰富时期也在山东。《秦本纪》里所讲的嬴姓有14个族,这14个族中间,除了少数几个在河南、甘肃地区外,其他全部都分布在山东一带。

我们由此可以提出一个嬴秦东西说的课题,嬴秦的历史史源,除了古文献和古文字资料外,主要还是靠地下考古发现。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加广泛的角度研究嬴秦的发展过程,现在还是开头。

这次东夷文化论坛,它的学术意义在哪里?我认为可以聚焦学术前沿,这会将东夷历史关系和东夷文明发展进程对中华文明形成意义的探讨引向更加深入。通过大家共同提出、共同研讨,肯定会有进一步的收获,会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中央领导同志再三强调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国人要多学习历史知识,这样有利于国家的治理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论坛不仅对东夷历史文化研究有推动,对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后,祝大家身心愉快,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