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语 |  头条 |  图片新闻 |  新闻与动态 |  数据与成果 |  独家数据获取 |  研究项目 |  研究发现 |  返回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库研究项目
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3):绿色低碳转型擦亮山东高质量发展底色
时间:2023-01-09    来源:科研管理部    作者:周德禄     浏览量:
 


 

《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3)》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持研创的第一部全面反映山东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蓝皮书。皮书以山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聚焦能源、工业、农业、交通、科技、金融、开放以及环境保护等重点热点领域开展分析研究,从政府、企业、县域、园区等宏观、中观与微观角度解读山东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就。该蓝皮书在编写中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能源局等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专家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山东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赋予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历史任务,国家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更加清晰,这是我国提出“双碳”战略以来,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

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利好,山东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发挥工业经济大省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大力压减煤炭消费。截至2020年底,山东煤炭消费量为3.88亿吨,较2015年压减了10.9%。《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到2025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5亿吨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以内。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分行业制订出台钢铁、地炼、电解铝、轮胎、化肥、氯碱等产能总量压减和转型升级方案。

 

二是新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聚焦风电、核能、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全省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先立后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全力推进“五基地两示范”建设,“五基地”即重点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胶东半岛核电“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两示范”即重点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和“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两大清洁能源示范”。氢能产业起势突破,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引育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00余家,入围科技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成为全国首个、唯一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


三是“两高”项目得到进一步优化。出台《关于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促进能源资源高质量配置利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两高”行业范围,包括炼化、焦化、煤制液体燃料、基础化学原料、化肥、轮胎、水泥、石灰、沥青防水材料、平板玻璃、陶瓷、钢铁、铁合金、有色、铸造、煤电等16个行业上游初加工、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新建投资项目。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两高”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项目审批,对新建“两高”项目要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等“五个减量替代”制度。颁布《山东省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试行)》,对拟建“两高”项目的新增碳排放量需由其他途径落实替代源,替代源的碳排放量按行业确定1.2或1.5的替代比例,使山东成为在全国率先出台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的省份。


四是山东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趋势明显。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空间结构、组织结构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得以于节能降耗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节能科技提效工程、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使得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十二五”时期降低了20.18%,“十三五”时期下降了19.88%,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到,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5%,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2030年后实现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强脱钩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山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为突出的位置,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推动山东工业文明步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轨道。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动能的基础上,培育一批新动能。立足传统产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优势,以品种、质量、效率、绿色、安全等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现代优势产业,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充分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空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可以协同增效。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源头防控,从供给侧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探索产品设计、生产工艺、产品分销以及回收处置利用全产业链绿色化,加快工业领域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流程绿色发展。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进行能源供给优化。针对山东内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规模小分散特点,强化配套电网建设,提升消纳能力支撑。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给予自备电厂转公共电厂企业一定的电费减免支持。

三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把节能提效作为满足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优先来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山东省需要尽早完善地方的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对接国家用能权交易,在用能权市场建设中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引入部分行业进行试点。建立增量带动存量模式,特别是以山东省高耗能行业新建耗煤项目为突破口进行试点,明确用能权交易的年耗能5000吨重点用能单位,启动用煤权交易。持续推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替代,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四是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通过针对可再生能源、核电、外电入鲁、天然气“四大板块”做加法,煤炭、煤电“两大行业”做减法,优化能源结构。突出我省新能源地域发展特色,逐步打造海上风电、先进核电和氢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统筹煤电发展,按照上大压小、上新压旧、上高压低原则,布局大型清洁高效没电机组,淘汰小煤电机组。实施核能高效开发利用计划,打造胶东半岛核电基地。持续增加外电入鲁规模,提升外电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实施天然气供应能力提升行动,科学布局天然气调峰电站。

五是增强区域产业低碳合作发展。我国各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技术水平等差异巨大,这也为我国产业的互补性创造了条件,在此情形下展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不仅要强调行动方案的目标一致性,更应体现区域差异性和区域的协同性。我国能源资源和市场需求、绿色技术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区域背离特征,必须建立健全跨区域的碳价值市场化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流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附: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3)篇目/作者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研究员,《山东生态文明蓝皮书(2023)》主编)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