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语 |  头条 |  图片新闻 |  新闻与动态 |  数据与成果 |  独家数据获取 |  研究项目 |  研究发现 |  返回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库研究项目
山东文化蓝皮书(2023):深耕山东人文沃土 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时间:2023-01-09    来源:文化研究所    作者:张伟     浏览量:
 

 

文化兴,国运兴。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一山一水一圣人”蜚声海内外,拥有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座、历史文化名镇53个、历史文化名村81个、历史文化街区35条、历史建筑723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圣地”。

山东文脉绵长,是历史文化大省。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文明曙光初先辉,披泽华夏流韵长”,成为山东“本土文化”源头。继起而兴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脉相承,构筑起自成体系的海岱文化区,奠定了黄河下游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夏商时期,齐文化与鲁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既重视传统又极具开拓创新的齐鲁文化。秦汉以降,封建王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华文化主干。悠久的历史沉淀出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儒家文化、墨家文化、兵家文化、齐文化、泉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长城文化、海洋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圣地”。

人文沃土深度耕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期间,多次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山东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坚持‘两个结合’,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重大部署。2023年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十周年,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山东能否交出一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靓丽答卷,如何开启数字时代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的宏伟篇章,这是当下全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面对中央殷切期望、人民热切期盼、国内外广泛期许,全省上下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鉴于此,2023年度山东文化蓝皮书选择“文化‘两创’新标杆”为主题,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体系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约稿一批高质量学术文章,与学界共享,为党政机关献策,为社会发展助力。

“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为发挥山东人文沃土优势,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全省陆续出台《山东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关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山东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总体规划》《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意见》《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等一批政策文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体系逐步健全,为加快建成强化强省打下牢固基础。

传承弘扬体系逐步完善

全省以“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引领,构建起研究阐发、普及教育、实践养成、保护传承、传播交流五大体系,形成各级党委政府一体推动、各部门配合联动、全社会合力互动的良好格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深入实施,省社科规划专项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学研究”专项,儒学基础研究重大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漫工程、儒家经典数字化工程等取得重大成果。“儒学大家”计划深入推进,出台《关于加强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成立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和国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山东社科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孟子研究院等机构,在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牢牢掌握话语权。传承弘扬载体平台更加健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齐都文化城、蹴鞠小镇等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建成。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深入实施,儒学讲堂、孔子学堂遍布大江南北。全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在全国率先实现大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进校园、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非遗薪火相传等活动以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全省高校学生“论语大会”、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设立一批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经典诵读、礼仪教育在全省大中小学蔚然成风。积极打造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成为国际性文明对话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品牌。持续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建成一批“孔子故乡·中国山东”文化交流中心、海外尼山书屋,持续开展“孔子文化世界行”“齐鲁文化丝路行”“孔子文化周”“孔子文化展”等系列活动等活动,实施齐鲁文化典籍翻译工程、“一带一路”国家《论语》译介工程,推动齐鲁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扎实推进

全省“七区四带”文化遗产集中连片保护战略深入实施,得到国家文物局推广,文物保护项目新动能加快成长。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稳步推进,济宁、泰山、淄博、崂山四大传统文化片区和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五大文化体验廊道快速布局,鲁国故城、大汶口文化遗址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曲阜“三孔”、泰山古建筑群、定陶汉墓等文保项目进展迅速。全省文物资源家底进一步厘清,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35处文保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总数达226处,居全国第九位;省级文保单位1711处,居全国第1位;不可移动文物3.35万处,居全国前列。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居全国第三位。公布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97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3233件/套。博物馆事业加快向数字化迈进,在文物资源数据库、文物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展览、线上直播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效开展,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成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建成1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岛、东营入围全国8个“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17个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连续举办七届,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成为全国唯一聚焦黄河、大运河非遗交流展示的特色活动品牌,拥有非遗项目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市级名录4121项、县级名录12758项,总量居全国前列。

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丰硕

数字化战略为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带来重大机遇,山东文化专网建设迈出坚定步伐,金东数字创意等公司加快元宇宙布局,爱奇艺、耀客传媒、当代明城、功夫动漫等头部网剧企业纷纷来鲁,全省网络影视剧制作机构达1000多家,“做网剧、来山东”日益成为共识。传统文化题材文艺精品力作广受好评,推出《齐风•甫田》《大运河》《檀香刑》《法显》等优秀歌舞剧目,《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孔府档案》《国学小名士》《齐鲁家风》《齐鲁文化大会》《汉画故事》《中国礼 中国乐》《黄河文化大会》等一批优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文化和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国家级、省级“文旅+”示范基地达412家,《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祭孔大典》《明湖秀》《神游传奇》《仙缘蓬莱》《金山佛谕》《梦寻仙山》《曹州吟》《金声玉振》等一批沉浸式、高科技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取得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山东手造”等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山东文化蓝皮书(2023)》主编)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