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语 |  头条 |  图片新闻 |  新闻与动态 |  数据与成果 |  独家数据获取 |  研究项目 |  研究发现 |  返回网站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山东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库研究项目
山东经济蓝皮书(2022)总报告 2021-2022年山东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2-09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院    作者:山东社科院课题组     浏览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 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山东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 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 新局,全省经济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展望2022年,世界经济有望 延续复苏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我国发展仍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有望在继续实现稳 定增长的同时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山东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势头,着力 打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 力实现“三个走在前”。 

2021年山东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山东经济总体上表现出 较好复苏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突 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积 极进展。 

一、从发展走势看,两年平均增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各季 度增速与全国保持同步 

2021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309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9%,平均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 前水平。2020年与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一季度为5.4%、二季度 为6.1%、三季度为5.8%,也基本与2019年同期增速相当。由于 2020年基数前低后高,导致2021年增速表现出逐季回落的走势, 但总体来看仍然呈现平稳复苏态势,且各季度增速基本与全国 一致。从总量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生产总值继续位列广 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 

二、从产业供给看,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工业生产增势延续, 服务业持续稳定恢复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从产值看,继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农 业总产值过万亿的省份之后,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农林牧渔业 实现总产值785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工业 生产增势延续。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 比增长 11.6%,两年平均增长 7.2%,从 2019 年的弱势中反弹明 显,恢复至全国平均水平,拉动全省GDP增长3.3个百分点,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9%。服务业持续稳定恢复。2021年前 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656.1亿元,同比增长10.9%, 两年平均增长6.3%;拉动全省GDP增长5.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到60.0%。 

三、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关键作用稳固,消费市场稳步复苏, 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 

投资关键作用稳固。2021年以来,山东不断加大项目建设 推进力度,有效支撑了投资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 比增长8.7%,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前三 季度,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674.6 亿元,同比增长 18.6%,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4%,基本恢复到 疫情前水平。进出口持续高位运行。由于东南亚国家疫情控制 不力导致制造业订单回流、以及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导致进出口 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2021年以来山东的进出口持续保持 较高增速。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货物进出口21187.3亿元,同比 增长36.8%,在全国前六的外贸省份中增速最高。 

四、从经济结构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更趋合理, 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2021 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第四个年 头,是在“三年初见成效”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的 攻坚年。2021年以来,山东先后印发实施《“五年取得突破”工作 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 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优良产业生态、创新驱动、重点领域改革等 “八大攻坚行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功获批落地,全省 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显著加快。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三次产业 结构由 2020 年的 7.3∶39.1∶53.6 进一步调整为 6.8∶39.2∶54.0,服 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得到持续巩固。需求结构更趋合理;全 省“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2.3%,两年平均增长14.1%,占全 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0.2%;居民消费偏好持续从传统型、物质型 消费向现代型、服务型转变,一些升级类商品增长强劲。 

五、从质量效益看,绿色转型成效明显,企业效益持续转好,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 

绿色转型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山东启动编制碳达峰行 动方案,与中科院共建碳中和科技发展中心;持续推进高耗能行 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开工建设半岛南3号、4号海上风电项目, 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前三季度,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 35.8%,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 18.1%。 企业效益持续转好。随着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政策 效果的不断释放,山东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得到改善。2021年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117.2亿元, 同比增长21.5%,实现利润总额4000.7亿元,同比增长45.9%。财 税收入稳定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810亿元,同比增长16.4%,比2019年同期增长13.9%。 

六、从发展要素看,市场主体蓬勃发展,金融支撑不断夯实, 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 

市场主体蓬勃发展。2021年以来,山东逐步推出四批政策 清单,累计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20亿元,有效增强了市场信心, 推动了市场主体数量的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市场 主体 170.7 万户,同比增长 4.6%,其中新登记企业占比达到 35.2%;新纳入“四上”企业5746家,同比增长81.5%。金融支撑 不断夯实。2021年9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达到16.9万亿 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已连续32个月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2021年以来,京台高 速公路德州至齐河段、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工程、日兰高速公路 巨野西至菏泽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前三季度,全省交通运输 投资完成2006亿元。 

七、从发展动力看,各项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对外开放活 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2021年以来,山东大力实施优化营 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 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重点环节,加快推进“跨省通办”; 率先在全国将“一业一证”改革由20个行业拓展到50个;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3项压减到40项,实现全国最少。继续稳步 推进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国欣颐养与鲁华能源重组, 省属企业及权属企业混改户数占比达到68.9%。深入推进地方 法人银行改革,协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为9家农商行、3家城 商行补充资本100亿元;恒丰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齐鲁银 行成功上市,山东港信期货开业运营。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打 造。2021年以来,山东成功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暨深化与 欧盟合作推进会、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第二届跨国公司领 导人青岛峰会等系列经贸活动,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从发展效果看,居民收入增速反弹,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居民收入增速反弹。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达到27313元,同比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8.5%,比2020年提高7.2个百分点,实现明显反弹。收入增长的同 时,物价水平温和上涨,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 比2020年回落2.9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的较低水平。民生保障 持续改善。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7.6万人, 完成全年110万任务的88.75%,超额完成季度任务;城镇调查失 业率逐步回落,9月末降至5.5%,特别是9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处 于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公共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发布《山东省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和《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 版)》,着力构建更加完善、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2021年山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社会稳定、新旧动能转换等多重目标任务的约 束下,山东经济能够实现较好复苏,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投 资、消费等指标增速与全国保持同步,进出口、利用外资等指标 增速大幅领先全国,成果来之不易。但同时应当看到,疫情的影 响广泛而深远,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应引 起高度重视并着力破解。 

一、工业运行下行压力较大 

2021年第三季度,山东工业增速出现明显回落,7、8、9三个 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9%、3.4%和3.2%, 10月份增速进一步降至1.4%,和第二季度接近10%的平均增速 存在较大落差,且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呈现较大的下行压 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10月份工业 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6.5%,连续6个月两位数增长,导致部分 产业链中下游企业被迫减产,尤其是订单周期较长的企业,原材 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订单价格和交货价格倒挂,企业只能减少 长单数量;二是高端芯片供需缺口扩大,导致汽车、电子等行业 产量持续下滑;三是部分高耗能行业限产能压产量,导致钢铁、 化工等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放缓;四是七八月份的疫情、汛情叠 加冲击,九月份的全国性电力供应紧张,都对三季度工业运行造 成较大负面影响。 

二、疫情反复影响消费复苏 

2021年以来,山东着力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疫情 防控工作措施得力,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受到10月份 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本土小范围疫情影响,消费复苏步伐受 到一定干扰。2021年10月份,山东星级饭店、公共文化场馆、剧院 等场所加严防控措施,大型活动及展会取消举办,全省492家星级 饭店59家暂停开放,平均出租率仅为47.2%,同比下降12.4%。特 别是10月27日暂停旅行社跨省旅游组团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 “机票+酒店”业务,全省1185家A级旅游景区中131家暂停开放。 

三、出口持续增长存在隐忧 

2021年以来,山东外贸出口表现抢眼,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 增速。但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份开始,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高 等因素影响,全省外贸出口增幅连续3个月收窄。与此同时,山 东外贸出口还将面临几方面困难。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受 阻。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将使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 确定性。山东外贸监测数据显示,全省出口订单整体仍在增长, 但增速逐渐放缓,2021年9月全省无新签出口订单企业比重达到 36.3%,相比4月份提高5.6个百分点。二是海运费用暴涨、订舱 难挤压出口增长空间。目前,青岛港至欧美主要航线价格同比 上涨6-8倍,订舱发运时间平均延迟1-2个月,导致企业库存量 同比增加30%-50%。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机电、纺织、轻工、 农产品等重点行业受国际物流受阻影响订单额减少2%-10%不 等。另外,原材料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产成品价格涨幅,也导致企 业主动减少订单。 

四、中小企业经营仍较为困难 

疫情使部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一是 企业订单减少、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二是产 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大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全球疫情 和贸易摩擦的叠加,使得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高对外 依存度企业风险增大。三是疫情后用工紧缺、国际货运班次减 少、产品库存积压占款等问题突出,造成企业用工、物流、资金成 本出现明显上升,在优惠和扶持政策逐步退出后,企业生产经营 压力仍然较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四是多种因 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下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产品周转 天数增多,应收款项增加,企业利润率减少,经营效益下降。 2021年以来,山东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减少的势头逐渐放缓,到9 月份开始同比增加,10月份全省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8%,且 高于全国水平。 

2022年山东经济形势展望 

一、2022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判断 

展望2022年,随着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和经济内生性动 能的修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但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多 重挑战。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有望在动能转换和新发展 格局构建中持续向好。 

1、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2021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产业链韧性和财政货币政策力 度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经济呈现出不均等复苏的特征。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UN)和世界银行(WB)分别预测2021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9%、5.4%和5.6%(表1)。2022年,世界经 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演变仍然是最大 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疫情形势不发生较大程度恶化的情况下, 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4%以上。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中可能出现多方面结构性失衡:一是供给恢复慢于需求恢复,引 起全球通货膨胀,使宏观政策陷入两难;二是服务业恢复慢于工 业,引起减排降耗压力和服务贸易失衡;三是就业恢复慢于产 出恢复,导致自动化替代进程加速,造成就业市场永久性失业的 疤痕效应。分区域来看,美国经济恢复势头较好,有助于世界经 济复苏,但其货币政策周期转变带来的全球外溢影响也不容忽 视;欧日经济也将继续维持稳步复苏态势;印度和东盟疫情反复 造成增速不及预期。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受益于率先完成较 高比例的疫苗接种以及大规模经济刺激,经济迅速恢复;而新兴 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疫苗获得和接种率低,且在通胀高企的压 力下不得不提前退出刺激政策,经济恢复受阻。

2、中国经济将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1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复苏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我 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与世界其他主要经 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领先水平。2022年,保持经济平 稳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较多,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没有改变。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或将呈现持续减速,基建投资 和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消费方面,就业和收入水平稳 定,有利于消费平稳回升,但受疫情风险的影响较大;出口方面, 虽然防疫物资出口和部分转移订单将逐步减少,但全球经济复 苏使外部需求增加,有利于带动我国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总体 来看,如果 2022 年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不引发大的风险,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5%左右。 同时应当看到,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叠加世 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原有多重调整性因素,外部环境将呈现多方 面风险并存的形势。一是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威胁仍在,且 在各国复苏不平衡的背景下影响恐将进一步加重;二是科技领 域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进一步损害国家间的经贸关系;三是各国 更加重视经济安全,大国之间竞争性和对抗性增强,全球治理体 系重建困难重重。中国既面临恢复不均衡、循环不畅通等结构 性挑战,也正值结构调整、效率提升和动能转换吃劲关口,巩固 经济恢复成果仍不易,实现高质量发展任务紧迫。 

二、2022年山东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2022 年,在全球和中国经济均有望延续复苏态势的背景 下,山东经济也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 海洋强省、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重点领 域改革的推进,将持续为山东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投资方面,新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稳定增长 

在中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导向下,预计 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仍将是财政发力重点,特别是与制造业关 系密切的“新基建”投资有望继续加码。但是,在2022年经济稳 定复苏的预期下,宽松的财政政策或将逐步退出,城投企业融资 也大概率出现收紧,可能会抑制一部分传统基建投资。传统基 建走弱、新基建走强综合作用下基建投资整体将温和增长。房 地产投资在疫情后恢复较快,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但在 恒大债务风险、融资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下,2021年第三季度以 来房地产投资减速明显。2022 年,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 “三条红线”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整体上仍将维持较紧的局 面,房地产投资或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随着国家和山东出台 一系列支持数字化、绿色化等领域投资的规划,金融机构也加大 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特别是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和“十强”产业集群培育,山东将大力推进重 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对制造业投资将会产生明显拉动作 用,2022年制造业投资稳健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2、消费方面,线上消费和升级类产品将带动消费持续复苏 

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一体化的超大规模国内 市场,将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可靠支撑。居民在疫情期间活跃 的线上消费习惯有望得以延续,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开拓更大 市场空间。同时,基本生活用品和部分消费升级类产品,如食品 饮料类,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等或将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部分短期性冲击因素 的影响将消失或者减弱,聚集类消费、场景类消费增长有望修 复。政策层面,国家和山东在“十四五”开局陆续出台促消费的 支持政策;改革层面,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制约区域市场和 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深层次体制障碍将逐步破除。山东居民 收入城乡、地区差距相对较小,加之人口基数较大,在分享国内 超大市场红利上更具优势,进而对消费加速复苏形成支撑。但 也应该看到,就业压力较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消 费能力下降、消费意愿不足、居民杠杆率持续走高等因素也会对 消费增长产生制约;同时,疫情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疫情的零 星散发也可能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3、出口方面,增速边际放缓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2021年,多方面有利因素助推山东出口实现了大幅领先的 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近20个百分点。特别是电子电器、机 械设备、纺织服装、农产品等主要出口行业企业在手订单充足, 海尔、海信、歌尔、鲁泰、魏桥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四季度出口均 将保持较快增长。2022年,随着各国复工复产率的提高,防疫 物资出口的下降,海外转移订单的减少,以及2021年不断抬升 的基数,出口增速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预计仍能够维持 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主要的积极因素如下:一是全球经济持 续复苏带来的外需增加;二是RCEP等经贸协定生效,为山东出 口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山东产业链的整体优势,配套能力 强,出口具有较大韧性。另外,大宗商品仍将处于高位,上游原 材料传导至下游产品,价格因素仍将支撑出口额维持较高水平。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结合数量模型分析,对2022年山 东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如下(表2)。需要指出,这些预测的 前提是疫情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不出现较大规模的反弹。 

2022年山东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 重压力,外部发展环境复杂严峻,2022年山东经济发展面临较 大下行压力。做好2022年山东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 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地 位,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实施重大战略,以扩大 内需为重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扎实做好“六保”“六稳”,稳 定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 健康发展。 

一、促进内需稳定增长、外贸平稳发展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地 位,促进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外贸平稳发展,增强投资、消费、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一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实 施传统消费升级行动和新兴消费扩容行动,优化消费结构,创新 消费模式,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持续稳定恢复和升级。巩固 扩大基础性消费、升级类消费,进一步提振汽车和家具家电家装 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餐 饮、家政等服务消费;创新消费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规范发 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推动绿色商场创建 和绿色消费促进,释放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潜力。二 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基础设施、“十强”产业、民生环保领 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 对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作用。实施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围绕 构建和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 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加大传 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三是促进外贸平稳 发展。加强外贸跨周期调节,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贸 的各项政策,通过抓好外贸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帮助外贸企 业缓解供应链压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拓展与 RCEP成员国贸易合作、促进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纾困 中小微外贸企业等举措,确保外贸平稳健康发展。 

二、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着力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改 善市场主体预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着力推进惠企 纾困。受疫情防控、供应链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特别 是中小企业面临生产要素保障吃紧、融资和用工成本增加、市场 空间收缩等问题,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市场预期和信心不稳。要 切实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落实落细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各 类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 难、融资贵问题,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 点,全力保障市场主体的各类生产要素需求。二是深化“放管 服”改革。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优化服务,降低市场 准入门槛,构建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三 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强化对各种侵 权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 境,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和持续竞争力。 

三、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2022 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实现突破”的决胜之 年。应深入落实“三个坚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在制造业 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海洋强省建设等方面下功 夫,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 链,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增强制造业核心 竞争力。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继续依法依规倒逼落 后产能退出,深入实施传统工业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持续促 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 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基 础零部件、基础工艺、重要基础材料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构 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发展壮大现代服 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促进生产性 服务业与工业、农业、贸易联动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生活性服 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 老、育幼、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三是加快海洋强省建设 进程。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实施“蓝色粮仓”“蓝色药 库”“蓝色能源”“蓝色游乐场”等蓝色产业培育工程,打造国家海 洋牧场示范区、海洋清洁能源试验区、海水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海洋医药产业示范园区、海洋新材料开发基地等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载体,大力推进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中国 北方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四、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 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 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进 展。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好耕地保 护建设硬措施,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 食产能保持在1100亿斤水平,抓好经济作物、畜牧和渔业生产, 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 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保障能力。二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强镇等载体建设,推进农业全产业 链培育,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形成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 群。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发展设施农 业。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 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把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落实 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四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乡 村治理。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要求,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扎实推进乡村 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 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下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 “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进一步提升济南、青岛两大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扎实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 体化发展,切实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一是扎 实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抓好《省会经济 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 规划》《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构建高效 一体化推进机制,加快推进经济圈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 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协同、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实现“三大经济圈” 建设新突破。二是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继续强化济南、 青岛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的同 时,着力提升省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加 快推动县城、中心镇和重点镇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 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三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 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国家“两纵三 横”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群,应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方式 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落地实施,促 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使 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作用。 

六、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持续推进改革攻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点,着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国企国资、财政金融、营商环境等重 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坚 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方 式,健全要素市场化运行和监管机制,破除要素跨区域、跨行业高 效有序流动的障碍,激发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活 力,推动要素向先进生产力有效集聚,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 促进山东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 革。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优化国有经济结构 和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和公共 服务领域集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国 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权责清 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保障有力的省以下各级财政关系,增强基 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 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深化税制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 税费制度。深入推进农商行、城商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支持金 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 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 设为统领,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 济新体制,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构建更高能级开放平台。超前谋划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2.0 版,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大在市场准入、管理标 准、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监管规则等重要领域的先行先试和压力 测试。提升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水平,深化与 上合组织国家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国际产能等方面合作,使其成为 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平台。二是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推进外 贸创新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链条建设,加快外贸转型 升级基地建设,强化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 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 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提升利用外 资质量和水平,聚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产业链引擎项目。三是 深化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生效实施机遇,健全与日韩地方政府及重点企业间合作机制,深化与日 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贸合作,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 

八、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实施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强 沿黄区域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以沿黄地区河湖为重点,推进 环境污染治理。完善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沿黄区域干支流 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加大 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力度,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发展循环 经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黄河三角洲湿地要加强生态系统 修复力度,提高黄河口生物多样性;在黄河滩区、南四湖等地要 统筹防洪安全和土地利用,构建滩河林田草综合生态空间;在中 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人口、经 济和环境承载力。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新一轮 “四减四增”行动计划实施,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 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加快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促进降碳 减污。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加强生态建设与 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促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和美丽山东建设。 

(课题组成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袁红 英,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广 杰,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刘晓宁,山东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袁爱芝。报 告执笔人:李广杰、刘晓宁)

地址:济南市舜耕路56号 邮编:250002 电话:0531-82704698
山东社会科学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1-2015 by sdas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